首页 产经 正文

欧盟:货币和财政政策紧缩等拖累经济增长

2024-01-11 10:4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欧盟2024年的经济增长平均预计为1.2%,高于2023年的0.5%,但远低于疫情前约2%的增速。在消费者支出不断转向服务的情况下,该地区的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服务导向型经济体的短期增长前景,仍然比制造业基础较大的国家,如奥地利、芬兰和德国更好。

欧盟:货币和财政政策紧缩等拖累经济增长

预计欧盟2024年经济将温和复苏,但货币紧缩、加息、流动性减少将影响实体经济;尽管能源危机的影响开始缓解,但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仍然较低。

欧盟2024年的经济增长平均预计为1.2%,高于2023年的0.5%,但远低于疫情前约2%的增速。在消费者支出不断转向服务的情况下,该地区的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服务导向型经济体的短期增长前景,仍然比制造业基础较大的国家,如奥地利、芬兰和德国更好。

德国受到最近的冲击尤其严重,2023年经济增速收缩了0.1%,2024年预计恢复至0.7%,但仍面临着重大结构性挑战,如劳动力短缺、依赖能源密集型产业和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缺乏投资。英国的高利率和财政紧缩继续影响经济,预计将从2023年的增长0.5%降至2024年的增长0.4%。

俄罗斯、中亚和东南欧:增长取决于结构性改革

2023年,俄罗斯经济表现好于预期,预计增长近3%,主要受益于进口替代和不断增长的公共支出。但货币紧缩、高消费债务可能将俄罗斯2024年的经济增速降至1.3%左右。2023年,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许多经济体继续受益于俄罗斯居民和企业的搬迁,以及向俄罗斯市场增加出口。

2023年,东南欧经历了显著的经济放缓,与欧盟经济放缓一致。尽管融资条件更紧,但基础设施投资仍有所增加。2023年仅增长了2.2%,预计2024年温和增长至2.9%。在加入欧盟的前景基础上,结构性改革将是提振中期经济增长的关键,欧盟计划为该地区制定60亿美元的增长计划。

东亚和东南亚:服务出口强劲复苏

东亚经济体预计经历温和放缓,经济增长预计从2023年的4.9%降至2024年的4.6%。尽管服务出口尤其是旅游业强劲复苏,但全球需求放缓可能会打击商品出口,而商品出口已成为东亚许多经济体增长的主要动力。

南亚经济增长预计在2024年保持稳健,达到5.2%,略低于2023年估计的5.3%,原因是印度经济的强势扩张,这得益于稳健的国内需求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可能推高借贷成本并增加债务困扰和国际收支危机的风险,一些南亚经济体首当其冲。许多东亚和南亚经济体的财政空间有限,需要政府实施增收改革;各国需要提高支出效率,重点加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化发展,以及强化社会保护体系。

非洲:通胀、债务和气候变化削弱了增长潜力

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和日益恶化的债务状况的影响,2024年,非洲经济增长预计保持温和,经济增速将达到3.5%,比2023年的3.3%略有改善。

一些非洲货币由于出口收入疲软、外部融资流入有限,面临贬值压力。高昂的债务负担和过高的借贷成本限制了非洲投资和增长的空间。非洲国家的借贷成本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地缘政治也不稳定。

气候变化则威胁着撒哈拉地区和北非地区的经济安全,削弱了非洲大陆的经济潜力。非洲每年气候融资缺口约为1200亿美元,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正式通过的损失和损害基金,预计能弥补部分缺口。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增长前景仍充满挑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体虽然通货膨胀正在消退,但有限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和疲弱的投资将继续阻碍该地区应对社会挑战和气候变化的能力。全球金融市场再度波动,可能会影响该地区的资本流入。预计2024年该地区经济仅增长1.6%。

由于利率上升和外部需求放缓的滞后影响,巴西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23年的3.1%放缓至2024年的1.6%。由于美国经济放缓,2024年墨西哥预计将增长2.3%,而2023年增长3.5%。由于通胀不断加剧,阿根廷的经济仍处于危机之中。

2024年该地区劳动力市场前景仍将充满挑战。一旦就业增长放缓,一些经济体的失业率可能会上升。在偿债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该地区国家政府的财政空间仍然有限。

西亚:经济增长放缓

2023年,西亚经济表现恶化。在政治不稳定和冲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2023年该地区经济增速估计为1.7%。由于自愿削减石油生产,该地区主要石油生产国的经济增速急剧放缓。非石油生产国的经济增长预计也将放缓。

预计沙特阿拉伯2023年经济增长将保持在零左右;但非石油行业的强劲和稳定扩张,将推动该国2024年GDP增长3.2%。2023年,土耳其发生一系列地震,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将进一步下降至2.7%。2023年巴以冲突将对巴勒斯坦的潜在产出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长期损害。

(内容摘自联合国《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由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季晓莉编译)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