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以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

2024-01-09 11:2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郭建民表示,依托于先进的数字技术发展,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强化远程医疗供给服务能力、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数字化社会保障服务,这将为群众提供更多普惠性成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穿行在高楼大厦间的无人机将外卖准时“空投”到消费者手中、从这里“飞出去”的无人机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授粉投料、数以百计的高科技企业共同组织了一条全球领先的无人机产业链……近年来,借助产学研和市场应用的先发优势,深圳的低空经济产业已然振翅高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图为一架送餐无人机穿行在深圳市后海片区的楼宇之间。新华社

穿行在高楼大厦间的无人机将外卖准时“空投”到消费者手中、从这里“飞出去”的无人机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授粉投料、数以百计的高科技企业共同组织了一条全球领先的无人机产业链……近年来,借助产学研和市场应用的先发优势,深圳的低空经济产业已然振翅高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图为一架送餐无人机穿行在深圳市后海片区的楼宇之间。新华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见习记者 | 陈 鹰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以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

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动能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以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国家数据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契合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具体来看:一是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做大蛋糕”。过去十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二是有助于提升初次分配公平性,推动“分好蛋糕”。比如,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接入平等”,截至2023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超10亿人,普及率达76.4%,农村地区普及率超过60%;丰富的软件工具供给助力“能力平等”,数字化工具更加易用、费用更低,缩小了使用者之间的“能力鸿沟”;数据要素的流通应用为“机会平等”创造新可能,为各类创新主体参与新业态、创造新价值提供平等机会。三是有助于推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缩小区域、城乡、群体、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比如,数字基础设施的规模化普及,有助于实现数据和信息的高效流动,有助于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服务乡村振兴。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建民认为,《实施方案》明确了数字经济在促进实现全民参与、全面覆盖、全民共享的共同富裕方面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具体路径和保障举措。他表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有助于创造新财富,数字业态加速崛起有助于增加新财富,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有助于产生新财富。比如,数字技术与制造场景融合不断走深向实,企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3年6月,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0.1%、78.3%,比2012年分别提升35.5个和29.5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施方案》准确把握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数字经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的具体举措,以数字经济发展有力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高成长、强扩散和广覆盖等先天优势和本质特征,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加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与积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发展政策处副处长徐清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助力“做大蛋糕”,具体分析来看:

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加速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能够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此外,数字技术赋能可以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地区间、行业间、产业间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数字产业化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等,引领和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依托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生活等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成果共享机制

单志广表示,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在核心内涵与发展路径上紧密契合,数字经济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通过“网络赋能”“平台赋能”“数据赋能”等方式,促进区域发展协同化、城乡资源共享化、就业机会多样化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具体来看:

一是“网络赋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尤其是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能力支撑了“万物皆可联”,持续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加速向乡村地区渗透,带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为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新动力和新路径。

二是“平台赋能”,促进协调包容发展。数字经济借助平台等重要载体,将更好地连接万物、汇集资源,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更加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数据、开放的应用和开放的系统,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通过数字经济平台赋能,不断推动各地区的资源、技术、市场和产业优势发挥合力,促进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有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发挥数字经济平台信息流动快、进入门槛低、创业成本低以及创新要素精准匹配等优势,让人人有机会获得包容性的数字技术和数字技能,同时积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与多样化就业生态,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能够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分配效率。

三是“数据赋能”,提升普惠服务精准度。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大力激发数据要素的价值,同时在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加持下,将加快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因此会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的精准度、社会治理的精细度,保障更多社会资源均衡分配,扩大优质资源的全社会合理流动,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数据要素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快速流动,提高资源共享和协同联动能力,提升跨区域办事效率,为优质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应用持续提升重点民生领域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性,在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数字创新应用,能够为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企业等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定制服务,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海量搜索”向“一键获取”转变。

务实举措弥合鸿沟推进共同富裕

《实施方案》聚焦推动区域数字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强化数字素养提升和就业保障、促进社会服务普惠供给等四方面提出了13条务实举措。

——推动区域数字协同发展,收窄区域鸿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弥合区域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正在重塑我国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价值链体系数字化、数据要素市场化、产业组织平台化推动数字经济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构建新型区域空间组织形式,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仍然突出,需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弥合区域‘数字鸿沟’。”

《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组织实施云网强基行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推动区域间产业互补、技术协作、人员互动,加强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

郭建民指出,数字经济具有跨地域性,可以建立便捷的沟通渠道。《实施方案》将加快促进东中西部取长补短,推动东部地区先进技术支持中西部地区转型升级,为中西部产品进入东部市场创造便利。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弥合城乡鸿沟。

郭建民表示,数字技术的高渗透性能在城市和乡村得到普遍性应用,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例,全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民依托便捷网络加速发展农村电商,2023年前三季度,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5%。”单志广指出,智能手机和宽带网络持续普及,中国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群众逐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一屏”接触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和更丰富的市场资源。

——强化数字素养提升和就业保障,缩小群体鸿沟。

郭建民指出,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适度超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拓展数字应用场景,让不同群体享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实施“信息无障碍”推广工程、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三大举措。“这为缩小群体间的差距提供了有效途径。”

单志广则进一步解读这三大措施的意义:一是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加快提升不同群体对于数字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富民”潜力。二是实施“信息无障碍”推广工程。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定需求,持续推动各类应用的适应性改造,持续提升数字经济“便民”作用。三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探索适合新就业特性的社会保障参保办法,指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制定和调整劳动规则,对相关企业落实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加快完善数字经济“惠民”保障。

——促进社会服务普惠供给,跨越基本公共服务鸿沟。

郭建民表示,依托于先进的数字技术发展,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强化远程医疗供给服务能力、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数字化社会保障服务,这将为群众提供更多普惠性成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新需求。“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通过‘5G远程课堂’,无论身处山区还是牧场,学生们都可以共享共用来自大城市的优质课程资源。”郭建民举例说。此外,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通过5G技术,可以开展远程诊疗、远程手术服务,推动全民共享数字红利。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