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核心在北京

2024-01-07 09:3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蓝皮书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纵深推进的核心因素在于北京要发挥全局的领头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阶段发挥领头作用,特别是在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中起到整体牵头作用。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张守营

当前,在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区域内各产业链供应链环节、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的集聚效应抑或分散效应的内在规律。

日前,北京工业大学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对策》(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纵深推进的核心因素在于北京要发挥全局的领头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阶段发挥领头作用,特别是在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中起到整体牵头作用。

北京“十四五”规划确定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目标和具体计划,在有效落实和推进时需要制定更科学、更智慧、更具可操作性的具体举措。蓝皮书分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应充分考虑到河北和天津与北京的距离不同,因此其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和阶段存在差异性。第二,在既有的北京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牵头作用之中,还要带动河北石家庄之南的邢台和邯郸,这两地是京津冀区域内重要的工业区。第三,在北京众多区域特别是北京南部产业带高精尖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发展仍然相对不足的情形下,京津冀培育和发展有特色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面临一定的挑战,当前阶段北京对河北和天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领头作用和溢出效应仍需加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区域融合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核心,城市群发展带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离不开高端要素资源的供给,加快建设高端要素市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家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促进高端要素流动,降低区域间市场壁垒,激发市场活力。二是重视技术、数据等高端要素,应从全局视角出发,统筹政策设计,构建高标准高端要素市场制度,为高端要素市场提供配套供需机制,优化高端要素资源配置,一方面通过高端要素完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促进要素流向“短板”产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打造具有首都都市圈特色的开放创新合作机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加强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基于京津冀三地优势特点和实际发展需求,探索多层次开放合作模式,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协调和激励机制。高端要素资源和开放创新机制将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赋能。

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竞争正日益加剧,要求制造业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创新和可持续性,以适应充满变数的全球化经济环境,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也提出更高要求。蓝皮书对此建议,一是深入锻造长板,结合京津冀三地制造业基础,加大力度培育新型产业链,如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增强优势企业竞争力。二是加快补齐短板,推进传统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将更多的资本投入短板项目建设,进而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靠。三是培育先进制造业新动能,了解国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吸收多元化投资主体,加快建设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新动能。充分发挥京津冀区位优势,是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要突破口。

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以及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才能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集聚区域优势资源,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是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整合高端要素资源,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充分发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创新主体互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二是提升制造业配套服务业承接能力,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满足制造业快速转型发展的各项需求。三是优化顶层设计和加强全局性政策支撑,全面设计科技创新区域布局,开放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搭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完善制度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从而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