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成效显著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近年来,广东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进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
主要成效
全省民营企业数量从2020年末的568万家增加到2022年末的662万家,三年间数量上增长94万家,民营企业进入了各行各业,每千人拥有企业达到57家;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20年的6.07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约7万亿元,有力推动了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34年位居全国第一。
一是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前三季度,广东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超5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占比53.4%,同比增长4.8%。
二是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11月底,私营企业数超710万户,同比增长9.2%,民营经济单位数超173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1000万户)。
三是民营经济保持广东省进出口第一大主体地位。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超过3.6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比全省出口增速高出7.7%,为全省外贸出口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四是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广东省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经济税收收入接近1.2万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六成以上。
主要做法
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广东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同时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工作领导。其一,充分发挥省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2018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近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有关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其二,督促地市及所属区县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2个县级行政区全部建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协调机制。其三,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省委、省政府先后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粤商大会等高规格会议,听取意见建议,谋划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
二是持续优化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其一,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等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政策。其二,出台广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广东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实施意见》《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助企25条”),修订《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民营经济新十条”),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其三,建立广东民营企业家智库,完善民营企业家建言献策机制。
三是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通过强化政策供给、加强服务创新、助推转型升级、保护合法权益等系列举措,激发涌现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截至2023年12月,全省有效期内创新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89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400家,均居全国前列。
四是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其一,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工作力度。2023年1-11月,累计推动39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其二,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2023年1-11月,合作银行为1.5万家次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融资超1600亿元。
五是多措并举服务中小企业。其一,出台《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认定黄埔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等35个集群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做好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荐申报工作,广东省现共有1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二,连续举办七届“创客中国”暨“创客广东”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其三,每年认定一批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融资等服务。其四,打造省级涉企政策网上发布平台——粤企政策通。截至2023年10月,目前平台共汇集发布国家、省、市涉企政策3.5万余条,访问量超过521万人次,点击量超过1.8亿次。其五,围绕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创业创新等热点问题举办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班,2016年以来累计免费培训中小企业骨干超过8.2万余人次。其六,开展直播带岗助“六稳”活动,搭建企业与求职者线上对接平台。其七,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长效机制,并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整治行动,以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