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潼区优服务、解难题、抓扶持,靶向助力市场主体“出生成长 ”
中国发展网讯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通过优服务、解难题、抓扶持,靶向助力市场主体“出生成长 ”,市场主体新增9381户,同比增长48.83%。
一是优服务,助力市场主体“多起来”
政务服务“集成办”。对全区22个街办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规范运行指导,提升服务水平。提供餐饮、便利店“企业准营一件事”等“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式服务,企业群众在现场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经营许可,实现企业准入准营“一站式”办结,累计办理业务4536件。
高频事项“掌上办”。梳理政务服务事项上线陕西省“秦务员”APP158项,实现清单内事项“掌上可办”。大力推行“周末不打烊”服务,累计推出包括企业开办、税务、医保等在内的137项“周末不打烊”政务服务事项,共办理业务7958件,接待群众11288人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跨省通办”,共办理各类“跨区域通办”业务 574件。
“临帮办”代理办。打造“临帮办”服务品牌,建立区、街、村(社区)三级帮代办服务体系,在村(社区)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点,组建308人的帮办代办队伍,采取“上门服务”“定制服务”“一站式服务”等举措,为火车站小学、区档案馆、西安工程大学产教融合创新大楼等36个项目提供代办服务,为特殊群体帮办业务4860件,证件办理实现量速同提。
“临踏勘”远程办。推出餐饮店、超市、诊所等7个高频办理事项的“VR实景图+实体模型”“视觉套餐”服务,制作3个实体模型解读手册,全方位打造标准可视化,场景实体化的布局样板。共完成视频踏勘2274件,视频踏勘占比总踏勘量达到82.8%。
二是解难题,助力市场主体“好起来”
政企平台畅交流。区级领导带头一线走访、召开企业家新春座谈会、稳增长促发展产业链升级政企座谈会、政企早餐会等各类政企交流会,畅通交流渠道,协调解决企业用气、办理经营许可证、注册登记、项目备案等问题70余个。召开融资担保对接会,邀请西投保、中国银行、西安银行、美兰德、铁骑力士等金融机构及企业参加座谈,协调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召开人才服务专题会,邀请伊利泰普克等15家规上企业参会,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
换位体验找症结。持续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处投诉”活动,通过沉浸式、全方位的亲身体验,精准收集问题。组织102名领导接待企业群众138人次,体验办理事项71项,参与执法42次,发现并解决问题73个,处理投诉建议138个,通过“零距离”联系企业群众,了解办事难点堵点,持续推动服务能力提升。
助企监督解难题。深化专项整治,向乡村振兴、社会和民生保障等七类重点领域选派21名纪检监察监督员和助企监督员,累计走访项目、企业三轮180余人次,收到反映问题35个,发现并解决手续办理缓慢、建设资金不足、企业招工困难等问题30余个。
三是抓扶持,助力市场主体“强起来”
开辟“个转企”绿色通道。通过设置业务专窗、加强内部联动、提供政策指导等措施,为有条件、有意愿转型企业的个体工商户在名称变更、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全流程“一对一”帮办代办、证照联办、延时服务等“一站式”便利化服务,让申请人当天提出申请,当天就能拿到“企业身份”的营业执照,2023年,共有127家个体户实现转型升级。
助企专班精准服务。围绕“企业﹣链条﹣集群﹣生态”主线,成立产业链升级重大项目助企专班,对12条产业链92家企业实行区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包抓,建立“助企办统筹、牵头单位负责、相关街道(园区)落实、龙头企业主导、服务机构支撑”的“五维”推进机制,新培育规上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瞪羚企业3家、秦创原“三器”示范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6家。
奖补政策直达快享。结合区域实际,针对工业企业、文旅企业、农业产业分别制定《稳增长促发展惠企政策奖补十二条(试行)》《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十一条》《支持农业发展政策十条》,“真金白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收集归纳各部门惠企利民政策27条,通过“西安政策通”平台向社会公布,推动惠企政策“免审即享”、直达快享,累计兑付各类奖补资金1712.66万元。(曹延刚)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