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数字化战略助力人才创新取得新突破

2023-12-21 10:2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报记者 | 张守营

为了提高“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成效,我国应着力提高“创新人才”的能岗匹配度,运用创新方式选拔出适岗度最高、适配性最佳的人才,从而助力“创新高地”更加坚实、“人才中心”更加聚焦。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人才蓝皮书: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2023):科技创新人才与创新高地建设》(以下简称“报告”)认为,我国应大力推进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精准人才测评,描绘人才画像、评估人才质量,从而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添砖加瓦。

人才数据库引入数字化技术,依托手机、平板和电脑等数字化载体完成“一键收集”,实现结果“一键保存”,并通过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示人才结构。报告分析,这有利于认清“创新人才库”的整体水平,做好测评结果的“数字化存档”,有利于完善人才数据库、领军人才数据库,并精心进行动态维护。

 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汇聚800多家数字贸易企业,包含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全球、全国数字贸易百强榜单企业,有100多项“数字新品”首发首秀首展。图为在博览会上拍摄的会弹钢琴的机器人。新华社

日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汇聚800多家数字贸易企业,包含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全球、全国数字贸易百强榜单企业,有100多项“数字新品”首发首秀首展。图为在博览会上拍摄的会弹钢琴的机器人。新华社

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识别、开发、验证,能够预测“创新应用转化能力”人才评价方案的效能,把人力资本、沟通、领导创新能力等作为指标,由此创造出可转化创新产品的科技人才选拔标准。数字化技术可以勾画人才合作图谱,清楚地了解现状,有的放矢地推动人才一体化发展政策的落实。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对重点科技领域的学者、企业R&D成员合作网络的紧密程度、中心化程度,以及合作网络连通性等演变态势加以感知,分析合作网络结构特征对创新成果产出的影响。

“创新”本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描述性词语,而对于“创新人才”的描绘更显得困难重重。一般而言,在对传统的“创新人才”进行评价和描述时,往往采用语焉不详的定性评语对其能力情况进行笼统概括,不仅同质化程度较高,也缺乏说服力。数字化系统能够产生维度丰富的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的组合、互通和串联,形成含义丰富、维度多元、指向明确的“大数据”,从而勾勒出精准的人才画像,为认识人才全貌提供有效的支撑。

报告分析,首先,绘制精确的“创新人才”能力分布画像。数字测评系统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和动态等优势,只需完成测评题目,即可在短短数秒内自动生成精美、详细的图表。当“创新人才”完成数字化能力测评后,可以设置合理的数据建模工具,采用柱状图、雷达图、折线图、饼状图等统计图绘制出“创新人才”的能力画像,并通过简洁的评语对“创新人才”的主要特点、行事风格和能力进行点评概括,画好创新能力的“全息影像”。其次,展示生动的“创新人才”能力成长画像。人才的创新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随着科研攻关、项目推进和调研深入而不断增强,如果此时仍然以静止的、静态的目光对其能力进行评价,难免存在滞后性。数字测评系统的优势在于,每次人才测评的结果均以数字化形式存档和保存,因此可以方便对比历次数据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出人才的创新能力“成长轨迹”,直观感受人才的创新能力在哪个阶段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在哪个阶段陷入了“瓶颈期”,这将为发现人才的创新能力演化规律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最后,区别化展示不同学科背景的“创新人才”能力优势画像。“创新人才”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包括文科人才、工科人才、理科人才、术科人才等多种类型,而每种学科背景的人才评价标准也存在差异,难以进行异质性创新能力比较。然而,数字测评系统可以通过科学准确的测评题项,从人才的填答选项中推导出人才在某个方面具备的能力优势,如逻辑思维能力、理论演绎能力、理念构想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创意思考能力、逆向推导能力等,由此实现了多学科背景“创新人才”的多方向比较。

“数字化经济”是一个融合的概念,既强调横向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环境的联结,也强调纵向跨时间、跨阶段的系统性。报告认为,从人才创新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化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人才中心”的创新能力进行预测。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复杂的模型计算,预测较长时间段内人才“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这种预测是基于该人才多年来持续进行的创新思考、创新成果、创新项目、创新实践,由此形成了丰富的“创新数据”,可供人工智能进行模型训练,进行更加精确的创新预测。

其次,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对“创新高地”的创新成效进行记录,形成独一无二的“创新档案”。区块链技术的特征是不可篡改、不可抹除,是一种理想的数据记录方式。传统的能力测评方式往往面临结果混淆、数据丢失等问题,不利于进行长期追踪。但是,区块链技术的记录功能,可以精准记录并评估人才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总体走向,形成详细的“创新档案”。

再次,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创新高地”的创新实效展开评估。大数据是各种“小数据”“微数据”的集合,具有数据海量、维度丰富等特征。“创新”作为一项较为抽象的能力指向,在缺乏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做出准确评判。但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人才的“创新行为”带来的成果转化、奉献精神、投入比例、经济效益,均可以通过数据的方式进行量化,从而形成对创新实效的直观认知,有利于进行人才激励和人才表彰。

最后,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政策制度创新培养一大批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后备军,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及激励政策。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