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贸产品“三同”要打造更多“市场通行证”
季晓莉
作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内外贸产品“三同”自2014年实施以来,适用范围已从食品扩大到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打开“三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网站,可以看到,上面已经有上万种“三同”产品,企业数量达到几千家。点击“信息公示”,随意打开一家公司的链接,例如山东海瓷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网页,就能看到该企业的营业执照、网店网址等企业信息。该公司的“钙质瓷的釉中彩手绘生产工艺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企业产品的质量作了“背书”。作为工业品企业,该公司生产的生物海瓷等商品既内销也外销英国等地区。
过去很多出口企业不愿意将外销的产品对国内销售,因为开拓国内市场有隐藏的障碍,国内统一大市场尚未完全建好,市场壁垒也是有的。当然,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国外客户也有很多不同,需要细致分析和营销探索才能打开销路,而国外订单加工交货的模式更省事。另一方面,如果让做国内市场的企业一时之间要去拓展海外市场,也会面临不懂国外文化的底层逻辑、吃不准消费者喜好和市场规则要求的问题。尤其是遍行天下市场所需要的“通行证”——质量认证认定,是需要花力气才能获得的。
但如今的外贸市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内外需在不同层面都有所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小号”一起“练”的需求变得强烈。内外贸产品“三同”,既有利于改善我国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也有利于国内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开拓潜在市场,并降低国内国际市场的成本。内外贸产品“三同”将促使国内相关产业“时不我待”全面引入国际标准和先进管理模式,帮助产业转型升级。只要卖的东西品质好、价格有竞争力,消费者是识货的。
《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优化‘三同’产品认定方式,鼓励企业对其产品满足‘三同’要求作出自我声明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鼓励各方采信‘三同’认证结果,加强‘三同’企业和产品信息推介”,实际上就是运用认证这一质量基础设施和质量规则,让企业对内对外都生产出同样高品质的产品,从而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因此,市场监管部门需要继续按照若干措施提出的具体措施和任务,加强市场规则和标准对接。一方面,要不断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我国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九大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已从2016年的81.45%上升到2022年的96.15%,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到75%;主要装备制造业、重要消费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了90%。但内外贸标准衔接离“无缝链接”还差着一截儿,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国际标准化转换率,在吸引国际先进标准“走进来”的同时,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实现两者的融通,让内外贸市场的通道变得更加“丝滑”。
另一方面,要持续促进内外贸认证衔接。我国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签署了百余份合作互认类安排文件,加入了20多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这极大地便利了经贸发展。同时,出口转内销CCC认证程序变得简化,材料备齐后7个工作日就可获得CCC证书。下一步,我们应继续发挥认证的重要作用,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下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国际合作,让更多产品通过认证,拿到市场“通行证”,从而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