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天开津南园: 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新动能

2023-12-18 10:55 中国发展网 朱波 李揽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李揽月记者朱波 “津南作为京津‘大双城记’和津城滨城‘小双城记’的重要节点和全市唯一一个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功能网络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交通网络发达,产业基础扎实,科教人才密集。”在12月15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津南区委书记王宝雨说。

据悉,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以下简称天开津南园)以海河教育园区为底板,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其中高教园13平方公里、高职园7平方公里、高研园13平方公里、居住配套区4平方公里。天开津南园自启动建设以来,津南区按照市委书记陈敏尔5月18日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仪式上提出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的定位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营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等多重优势,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坚持以资源禀赋为底盘,发展潜力充分彰显。天开津南园具备多方面优势。已入驻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所985、211“双一流”高校和11所职业院校,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分别有12个学院和16个学院,占各院系总数的半壁江山和三分之二,有人工智能、机械工程、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等优势专业。科技资源发达。拥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成了国家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以及一批享誉全球的职业教育品牌“鲁班工坊”。拥有29名两院院士和15万在校师生,每年毕业学生近4万人。天开津南园未开发的各类土地资源4785亩,其中天开智慧小镇可出让土地1712亩,目前天开智慧小镇一期137亩、24万平米已主体完工,二期63亩、7.9万平米即将启动,高研园正在进行策划规划。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津南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顺利实施了海河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将社会职能全部剥离至专门成立的海棠街道,管委会作为法定机构,工作人员全部市场聘用。随着天开津南园的规划建设,该区整合海教园的人才、科技优势和经开区的产业、载体优势,推进天开津南园、海教园、经开区一体发展,在孵化、转化、产业化方面下足功夫。将原来负责海教园开发建设的海教投公司转换为天开津南园的开发建设运营主体,形成“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的管理运行模式,聚焦聚力服务天开津南园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开设中国(天津)人力资源产业园和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运营中心,成立天开园首家科技支行。发布产业引育“1+X”政策体系,常态落实“揭榜挂帅”、机会清单、院校联络官等机制,满足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化需求。区内出资18.55亿元成立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海河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基金、智选创投基金,引进中美绿色北洋海棠二期嘉鸿贰号等优质市场化基金15.3亿元,累计向普兰能源费曼动力等79个科创企业投资14.3亿元。

坚持以“三量”工作为抓手,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考虑到天开津南园现有可承接高校转化产业化项目载体不足,发展又不能“项目等载体”,该区采取了一体推进的方式,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将天开津南园周边的双港、海河、八里台、葛沽、小站“五片区”作为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落地空间,通过城市更新逐步推动园区“二次创业”。综合考量产业关联度、地块成熟度、交通便利度,拟将双港片区作为园区二次创业的先行区。建成了海棠众创大街、海棠科创园暨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大学科技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海教园大学科技园和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丽港园等一批大学科技园和“园中园”,作为孵化转化场景,形成“多节点”发展格局。今年1—11月,共盘活土地、厂房、楼宇超过100万平方米。聚焦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坚持引育并举,以良好营商环境留住人才、留住项目、留住税源,合力形成更多增量。自开园以来新引进企业239家,截至12月中旬累计注册企业782家,其中京冀方向企业23家,“瞪羚”“雏鹰”企业2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更多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足、市场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产业体系韧性和安全性水平,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