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全球最大的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主机在汕尾市成功下线

2023-12-15 17:28 中国发展网 石培璋、鲁利韦、记者罗勉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石培璋、鲁利韦、记者罗勉报道  12月12日,明阳智能MySE18.X-20MW海上风电机组下线仪式在汕尾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汕尾明阳”)举行,据了解,该机组是目前全球已下线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机组,其成功下线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汕尾海工基地内的明阳智能创造了海上风机的纪录:全球最大的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主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和风轮直径最大的MySE18.X-20MW海上风电机组。以海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海上风电为特色的汕尾千亿级产业集群再迈出一大步。

全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度

本次下线的MySE18.X-20MW机组由明阳智能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延续14—16MW平台技术方案,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具有“模块化、轻量化、高效率、高可靠”的特点。机组实现了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桨系统到大型铸件、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生产制造的全部国产化,将有力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以及国内装备制造水平的升级。

MySE18.X-20MW机组适应国内中高风速、抗台风地区,以及欧洲及其它国际高风速区域。该机组基于明阳智能2600+台抗台风机组运行经验,采用主动抗台风技术,可抵御17级台风。同时,该机组采用柔性功率设计,风轮直径可覆盖260—292米,最大扫风面积66966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大小。以粤东风资源条件(年平均风速8.5m/s)为例,该机组全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约等于9.6万居民的年总用电量。

汕尾明阳公司作为明阳智能研发成果的转换基地,依托明阳集团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致力于海上风电的规模化、持续化、多产业融合立体化开发建设。汕尾明阳作为首家落户汕尾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近几年在汕尾不断地发展壮大,自2020年投产以来,生产的海上风电机组从5.5兆瓦到本次下线的全球最大18MW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叶片长度根据市场需求更新迭代,从最初的76米到126米,此次全球最大单机容量、风轮直径最大海上风机下线,代表着汕尾海工基地的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是汕尾海工基地打造全产业链集群、打造高技术海工装备制造的重大举措。

千亿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汕尾明阳位于汕尾海洋工程基地内,明阳智能MySE18.X-20MW海上风电机组就在此诞生。

目前,该基地已经引进明阳智能、中天科技、长风公司、天能重工等一批链主企业,已初步建成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运行维护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基本涵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海上风电主产业链全链条产业园。目前,该园区已形成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服务于汕尾市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和运维,辐射至整个粤东地区。

近年来,汕尾市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和海洋核心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海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海上风电为特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方面,汕尾高位推进形成产业发展大格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上风电的发展,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也将进入快车道。汕尾抢抓新能源战略机遇,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及深耕产业的决心,2018年2月,汕尾市政府和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海上风电工程基地合作协议》,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利用汕尾市丰富的海域资源和工业基础,建设海洋工程基地海上风电工程园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以形成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服务于汕尾市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和运维,辐射至整个粤东地区。同时,汕尾市编制了《汕尾(陆丰)临港产业带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 年)》,为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定好向、布好局,做优做强陆丰临港产业园等“万亩千亿”大平台,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聚焦链主企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汕尾市首先通过链主企业带动,做大产业能级。聚焦图谱精准招商,做到“吃干榨尽”。汕尾梳理绘制海上风电产业链招商图谱,明确各环节重点招引的头部企业,由市领导牵头敲门式、点对点、一对一招商。举办中国(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大会,119 家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和专家出席大会,现场签约22个项目,总投资额255亿元。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源头技术研究、转化、应用体系,聚焦海上风电先进设计建造技术、运维技术、消纳综合利用控制技术研究,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红海湾风电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进展良好,“海上风电防腐技术、先进绝缘材料及综合消纳技术研究项目”“海上风电运维六自由度登乘补偿系统项目”2个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获得1项软件著作权,提交了一篇SCI论文,编制完成技术方案和技术规范书4项,申报发明专利7项。

汕尾市强化精准服务,完善要素保障,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不降速。致力于全力当好金牌“店小二”,主动服务汕尾海上风电大会签约项目落地投产,以“最多跑一次,服务零距离”的服务,营商环境改革4.0版堪称“店小二”式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我比人家办得好、我比人家办得快”的实惠。持续优化海洋工程基地营商环境,提升“店小二”服务水平,全力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工作,加快推进海上风电产业项目“双进双产”,助力双方实现合作共赢。

海上风电潜力巨大

汕尾市是广东省海洋大市,海洋面积2.39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海岸线长455.2公里,位居全省第二,汕尾海洋资源丰富,海上风电开发条件好,海工装备制造业较为发达,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和海洋油气融合发展,海上风电进行制氢(氨、甲醇)等多场景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大,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的优势明显。基于丰富的绿电资源,汕尾拟打造汕尾(国际)绿电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海上风电制氢、港口基地绿色甲醇、CCUS及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绿色航煤、海上综合能源岛等示范项目,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奔向海陆丰,携手打造汕尾(国际)绿电创新示范基地。今年11月,第三届汕尾发展大会主题活动中,多位业内专家和精英翘楚齐聚汕尾,从绿电转化产业技术研究及创新示范实践的多个方面,深度解析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路径,展现了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透露着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汕尾2023年海上风电竞配吸引了中广核、华润等11家大型的央企和国有企业参与“争风”,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推动6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为汕尾带动84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引进带动将近300亿元的产业投资。华润电力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深汕分公司副总经理任达青表示,华润选择投资汕尾,不仅仅是看中了汕尾优质的海上风电资源,更是看中了汕尾海上风电开发和海水制氢、CCUS等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潜力。

汕尾市海上风电开发条件好,省管海域红海湾场址中心离岸距离30—40km,是全省离岸最近的场址,场址水深较浅,场址集中,适宜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场址综合开发条件最优。国管海域场址风湍流强度较小,风能资源优越,海域面积广,海上风力资源储备丰富,可供开发的深远海场址有2855万千瓦规模。同时,汕尾正在推进以苏南站为中心的北通道,以茅湖北站为中心的中通道,以陆丰站、茅湖站为中心的南通道等“三大能源通道”,提升送出能力3000万千瓦,海上风电接入送出条件优越。

其次,汕尾海上风电开发规模大。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批复,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场址中,汕尾纳入规划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总共1040万千瓦,是全省唯一既有省管海域也有国管海域场址的地市。未来,汕尾还将规划2255万的深远海海上风电场址,海上风电场址开发总规模达到3435万千瓦。

“海上风电+海水制氢”产业基础优。汕尾市联合各开发企业积极开展海洋氢能研究,着力打造海洋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深圳能源集团提出了浮岛式海上风电制氢储氢一体化海上试验平台,华电集团提出了融科氢能产业项目,华润集团提出了风光储氢醇产业项目,中海油集团提出了电解水制氢及储氢、输氢、用氢示范应用项目等氢能产业项目,结合汕尾海岸线优势,充分发挥汕尾海工基地码头优势,开展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技术示范。“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条件好。汕尾地处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南部沿海渔场,水质优良,广泛适宜多种水产品物种生长,盛产逾200多种优质海产品。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有利于弥补各自发展中的“短板”,有利于全方位利用海域空间,对于海域资源利用、生态用海、能源紧张等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汕尾构建海洋强市、打造蓝色海洋牧场的重要一环。据了解,中广核汕尾风渔融合示范项目,主体养殖水体约6万立方米,已经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布置于台风无掩护海域的桩基桁架式“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国内首个规模最大的具备综合科研实验功能的 “风渔融合”项目,全省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华润汕尾江牡岛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主体养殖水体约9万立方米,已经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建成投产,该项目将渔业碳汇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打造国内典型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