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 强基础 拓应用 奋力开创陇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
中国发展网讯陇县史称陇州,素有“秦都汉关”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西出长安第一雄关。陇县先后摘取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20多项“国字号”殊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让诚信的种子在陇州大地的沃土中生根发芽,使诚信的精神为陇县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陇县在宝鸡市县区信用督导考核中连续两个季度信用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二,在信用宝鸡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态126条、信息动态发布数量居全市第一,在信易贷平台完成融资金额2.6亿元名列全市第一。
强化机制建设,筑牢信用体系根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级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县领导小组,指导创建工作有序推动。二是细化信用制度。制定印发了《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的通知》等制度文件25个,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举措,为信用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根本遵循。三是建立工作制度。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报送通报制度、工作督导调度等制度,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
加强信息归集,夯实信用体系基础
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陕西),打造职责为根 、录入为干、数据为“叶”的信息归集工作体系,信用信息归集数量得到“爆发式”增长。目前,已归集信用信息达26.65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6.7倍,汇集信用信息达68类基本覆盖信用信息归集目录要求,县级部门的32个业务系统进行了“嵌入式”对接。
深耕信用监管,构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突出事前监管。县财政局、县行政审批局等7个部门分别在资质审核、市场准入、政府采购、行政审批、招标投标领域开展了信用信息的应用。在行政监管、食药品安全监管、工程管理监管等14个领域已建立相关查询机制。签署各类信用承诺32173条。二是落实事中监管。认真落实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县市场监督局、县文旅局等13个部门16个领域制定落实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办法。三是完善事后监管。落实行政处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送达工作制度,修复企业信用76户。县信用办指导各成员单位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发布食品安全“黑榜”4期25户,县人社局开展根治农民工工资问题春雷行动,为169名劳动者讨回工资共计356.88万元,将一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非法用工主体列入联合惩戒名单。
创新“信用+”应用,促进赋能增效
一是在信用+行政审批方面,建立信用+容缺审批、信用+告知承诺审批两张清单,公布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事项7项,容缺受理型政府投资类信用承诺事项15项、一般社会类信用承诺事项12项,共办理业务200余件,市场主体“承诺+履诺”100%;二是在信用+稳增长方面,在“信易贷”平台发布融资需求3666条,完成融资对接602笔,发放贷款资金2.6亿元。在上河郡建立诚信经营信用可视化示范街区,形成以“一个店带动一条街,一条街带动一座城”的良好局面;三是在信用+乡村振兴方面,建立农村“爱心信用超市”,通过一镇一村示范带动,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县32个行政村被授予信用村、10154户村民被授予信用户,新集川镇被授予信用镇。
诚信是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企业的品牌、一座城市的名片,我们坚定信用工作信心和决心,将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深度融合,为百姓谋幸福、为企业谋发展、为城市添活力,不断擦亮“信用陇县”新名片,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陇县力量。(陇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田建华)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