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 在重点领域发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摘要:全面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合作框架协议,在政务服务领域重点突破,让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和群众获得感。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 天津滨海新区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在产业、交通、科技、政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更好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高水平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把握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的功能定位,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抓手,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重点建设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不断提升服务京冀两地产业承载配套能力。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环境、出场景,承接中化学新材料创新平台、中电科蓝天产业园等71个标志性协同项目落地,总投资达到498.8亿元;联想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360科创园开业运营,一大批来自北京的制造业项目在天津实现新的更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工生所、环境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北京创新资源与新区研发转化紧密衔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4900家,注册资金超2000亿元,科技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态势加速形成。
高标准打造京津冀最便捷的“出海口”。围绕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把港口的枢纽驱动效应、产业的集聚带动效应和城市的支撑辐射效应系统叠加,全面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天津港集疏港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海滨大道开放段大修工程全面完工,津石高速主线段实现通车,京滨城际(南段)开工,津潍高铁(天津段)、兴港高速、津歧路拓宽改造二期等工程加快实施,有效支撑了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启运港退税政策全面实施,推出船舶不停航办理、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等举措,开通世界最大船型集装箱新航线。能源物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中石化LNG接收站二期、北燃LNG应急储备一期等项目成功投产,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达到2家,全区重点冷链物流企业34家,冷库总容量超77万吨,水果、冻肉、冰鲜水产品等冷链产品进口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高品质打造京津冀宜游宜乐目的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接续打好污染防治和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常态。实施16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和5项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重点强化工地扬尘、高排放车辆等专项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00天,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达到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71.4%。美丽海湾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北部海洋生态修复、北堤生态廊道等工程加快推进,中新天津生态城岸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精心策划四季“向海乐活节”,推动国际邮轮全面复航,举办首届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为京津冀群众提供别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体验,全年接待各地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高效能打造京津冀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全面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合作框架协议,在政务服务领域重点突破,让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和群众获得感。强化创新政策协同,累计向北京和河北自贸试验区推送172项改革试点经验和案例;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共同推出179项“同事同标”事项,162项高频事项三地跨省通办。滨海新区组织召开了三省市“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交流活动,并发布了首批208项“京津冀+雄安”自助办服务。制定出台了户籍制度实施细则,旨在促进京冀企业人员在新区购房、落户政策落地办理;与北京市朝阳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科技、人才、金融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