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企业应打造更有竞争力的绿色产品

《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引发各方热议

2023-12-04 14:3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通过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碳足迹,进而优化生产过程和供应链,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是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的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图为园区休息室屋顶的光伏设备。新华社

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是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的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图为园区休息室屋顶的光伏设备。新华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白雪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了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设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等五方面重点工作,构建起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随着“双碳”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碳足迹,进而优化生产过程和供应链,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推动产业升级

助力企业节能降碳

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产品碳足迹作为一种用于衡量产品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减少碳足迹的机会和方案。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节能降碳。业内专家认为,《意见》提出了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等具体措施,这将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力度。同时,通过对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和公示,有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环保性能,从而引导市场需求向绿色方向转变。

贝恩公司全球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告诉本报记者:“通过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碳足迹,进而优化生产过程和供应链,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这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电池性能和充电设施,从而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制造业为例,通过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碳排放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措施,开发低碳产品,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趋势。”

建立产品碳足迹

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目前,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标准化地计算产品的碳排放量。不同产品在不同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差异很大,而且计算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袁帅认为,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是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此,潘俊也认为,目前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面临着数据收集和计算的复杂性问题。他坦言:“需要从原材料到生产、运输、使用和回收整个生命周期中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准确和全面的计算,以确保碳足迹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过,潘俊告诉本报记者:“此次出台的《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意见》提出了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这将有助于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此外,该《意见》还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数据管理,提高碳足迹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将有助于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使企业在推进碳减排过程中有了权威方法可以遵循,这将为企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对于企业来讲,建立产品碳足迹,能够通过了解其产品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从而更好地了解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企业也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评估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袁帅认为,产品碳足迹体系建立后,企业应打造更多绿色产品以此来提高其竞争力。一是优化产品设计,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性能,减少产品的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降低产品的碳排放量;二是采用低碳技术和材料,企业将积极推广和应用低碳技术和材料,如可再生能源、生物降解塑料等,以减少产品的碳排放量;三是完善产品的包装和运输,企业将优化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四是加强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在产品的营销和推广中,企业将注重突出产品的绿色环保特点,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

碳足迹反映了自然人或者企业、组织等的“碳耗用量”,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深入推进碳减排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认为,目前我国对于碳足迹的核算、评价、认证的方法、标准、规则等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碳足迹的应用场景特别是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问题急需解决。

事实上,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是此次《意见》部署的五方面重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意见》要求,加强国际碳足迹方法学研究,充分发挥双多边对话机制作用,加强与国际相关方的沟通对接,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衔接互认。

在袁帅看来,要实现碳足迹互认,需要建立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标准,并加强国际合作。可以通过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标准,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企业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推动碳足迹互认的实现。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