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支持县域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李少辉、聂金秀、记者罗勉报道 11月16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举行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组团纵向帮扶支持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员会,对各有关单位选派的180多名帮扶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动员部署。
日前召开的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强调,要乘势而上、苦干实干、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建立健全新型帮扶协作机制,是广东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对增强我省县域内生发展动力具有重大意义。
本轮纵向帮扶共涉及全省156家有关单位,帮扶对象包括全省57个县(市)及5个重点老区苏区市辖区,基本实现县域帮扶的“全覆盖”。
强化省级资源导入 以3年为帮扶工作周期
广东省共57个县(市),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1.7%,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0%,而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2.4%。“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我省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极不匹配,县域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朱伟说道。
动员会上,广东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介绍了广东省推动“百千万工程”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重点。他表示,目前,全省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强县促镇带村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全社会各方面支持力量得到有效汇聚。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从加快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美丽兴旺新城镇、宜居宜业新农村和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4方面抓好工作。陈德忠指出,开展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组团纵向帮扶,要突出分类施策、强化精准支持,典型示范、集中支持力量,协同联动、形成帮扶合力。
本轮纵向帮扶共涉及156个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全省57个县(市)及5个重点老区苏区市辖区进行帮扶。第一轮帮扶工作期限为2023年至2026年。
其中,纵向帮扶组团由1家省直单位牵头、若干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牵头单位选派1名处级领导干部,其他成员各选派1—2名年富力强的中层管理人员或科级相当职务层次人员挂任被帮扶县(市、区)相应职务,并以3年为周期进行轮换。对于部分经济部门及实力较强的单位,安排帮扶两个县(市、区)。
朱伟表示,纵向帮扶主要强化省级资源导入,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要在立足纵向帮扶组团的基础上,善用各类帮扶力量,发挥好各类资源要素作用,推动形成“劲往一处使”的帮扶合力。
集中资源力量重点攻坚 激活县镇村发展活力
纵向帮扶开局起步阶段,帮扶任务千头万绪,帮扶队伍力量相对有限,理清头绪,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朱伟表示,集中资源力量重点攻坚尤为重要。
动员会上介绍,纵向帮扶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强城乡建设规划、提升基本公共服务3方面共提出12项重点任务。
首先是大抓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广东57个县(市)80%都属于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功能区,因此必须立足县域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沿海县要做足海洋经济文章,山区县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农业县则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县域产业由一产向二、三产延伸,通过强化平台引领、加快园区建设,把县域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其次是要持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处于“城尾乡头”,一头连接城市,一头连接乡村,是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等短板弱项,另一方面要“跳出县城看区域”,进一步提升县城对于人才、人口和企业的吸引力及综合服务水平。“要让这些星罗棋布的县城不再是珠三角城市群的配角,而是成为我们省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朱伟说。
此外还要抓好体制机制改革,以营商“软”环境培育高质量发展“硬”实力。会上要求,深入一线的帮扶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基层探索,通过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县镇村发展活力。
朱伟表示,我们鼓励各组团单位以被帮扶县域作为样本‘解剖麻雀’,出台本行业本领域更加精准有力的县域发展支持政策。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县域经济专班的牵头单位,将在未来工作中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统筹服务。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