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铜”画世界多彩“重生”

2023-11-14 15:3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田野  刘煊

黄河之水,浩浩汤汤。多彩铜城,气贯长虹。今日的甘肃省白银市,城市转型的活力竞相迸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源源不绝。

目前,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白银市,正处在产业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为化解资源枯竭困境、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白银市着力破除束缚发展的思想桎梏,重新梳理区位优势和政策、土地、能源等资源优势,坚持以经济转型为根本,发扬优势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转型,五位一体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资源枯竭城市作出转型示范。

思路之变,奠定发展基石

曾经的白银市是一座依托铜矿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缔造了“铜城”的辉煌,但对于工矿区的依赖亦使白银市陷入了“矿山衰、城市衰”的困境,面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艰难挑战。白银市充分认识到“坐吃山空”不是长久之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持续之道。白银市积极转型,明确“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路径,重新谋篇布局,推进产业转变,在转型跨越中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擘画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

——奋力构建“一区六园”的工业集中区空间格局。白银工业集中区以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正路、会宁工业园,总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是白银市这一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的发展之基。

——全力推动“两区四基地”的新型产业布局。通过建设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循环化工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以“两区四基地”带动白银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

——创新引领产业基础现代化和高级化。勠力推进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提质扩容,加强前瞻性研发布局,持续推进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平台建设,加快产业链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着力发展十大绿色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异军突起。

创新之变,助推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白银市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推动城市从“资源枯竭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把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龙头工程,以创新之力推动科技、经济、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白银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白银市以培育创新主体、建立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为重点,探索具有白银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与路径,提升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白银市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科技型企业。白银市立足产业基础与发展规划,成立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创新创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成功孵化甘肃皓天医药、甘肃一德新能源等一批科技领先企业,成功培育白银康寓信、甘肃瑞德林等一批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为白银市创新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搭建重点产业创新平台。白银市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成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60家,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6家,2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81家企业进入火炬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库。

生态之变,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白银市唤醒沉睡在黄河两岸的风景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多措并举探索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互融共生的新路径,在绿色乡村建设上成果斐然,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会宁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景泰县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白银区水川镇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单位、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市核准排摸三调内撂荒地面积85.34万亩,已整治74.02万亩、整治率达86.74%。以高效节水灌溉为目标,加快编制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9.45万亩。大力发展节水生态农业,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面积235.28万亩。

——全面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实施“粮改饲”面积23.7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38.90万亩,生物有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使用面积达到80.50万亩,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12%,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全市农药使用总量小幅度下降,全年使用量为839.24吨,农药利用率达到41.50%。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白银市精准定位,构建“四集群+四片带+N”产业发展格局,研究制定牛、羊、瓜菜、枸杞、文冠果5个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发展农家乐、打造民宿和果蔬采摘园、举办农产品展销等方式,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人才之变,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谋发展重在谋人才。近年来,白银市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坚持授权、松绑、放活一体推进,培养、引进、用好一体发力,平台、政策、环境一体优化,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升级的“四个一体”总体思路,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站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人才集聚回流的热土,为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破局开路。

——突出需求导向,着力增强人才引进实效。白银市持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制定出台《自创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年内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育计划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聚焦能力建设,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白银市积极开发本土人才资源,大力开展“铜城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向各行业各领域发现识别、跟踪培养人才。打造人才培养载体,借助省级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优势资源,推进重点行业学科建设、青年人才培养、重大技术攻关等工作,建成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完善制度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白银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建立高级职称“直报联审”、特殊人才“直报直评”、非公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木茂凤自栖,花香蝶自来。多点发力,白银市形成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良好发展环境;纵深推进,白银市的人才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凤舞铜城,具有白银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正在日益隆起。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