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陕西兴平:推进“咸—兴—武”科创走廊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11-14 14:51 中国发展网 姚刚 记者苟俊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姚刚  记者苟俊报道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抢抓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机遇,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抓手,加快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特色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咸阳高新区—兴平—武功”科创走廊建设,着力构建“一河两岸”科研成果最优转化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2022年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位居咸阳市第一位,2023年2月成功创建省级兴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围绕规划抓建设。围绕以陕柴重工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以兴化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益海嘉里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以瑞森金属为代表的金属新材料、以华特为代表的特种玻纤新材料等产业,制定《“咸—兴—武”科创走廊产业发展规划》《“咸—兴—武”科创走廊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做到战略规划有高度、产业规划有特色、实施方案有措施。成立科技工作委员会和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科技创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重大事项“一把手”亲自协调、目标任务“清单”制管理、多部门联动协调工作模式,有序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围绕产业抓研发。聚力主攻“航天航空航海配套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首位产业和“智能家居和食品加工新消费”主导产业,加强“链主”培育,强化高端招引,促进域内配套,形成以陕柴重工、陕航电气、西航制动、中船十二所等军工企业为代表的国防科技特色化产业集群。启动实施先进智造双创孵化基地和三航科技创新产业园,目前先进智造双创孵化基地25栋框架厂房主体已经封顶,园区5条道路路面和地下管沟项目正在加快施工,吸引航天华威、西京电气等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产业园。借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搭建建泰产业园、渭滨产业园等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家、科技企业孵化载体5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4.5%,荣获国家级、省级等科创奖200余项。

围绕高校抓转化。设立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兴平分中心,重点推介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镁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镁铝合金加工件成品率提高成果技术对接、陕西红十月发展有限公司与西安石油大学黎晓辉老师团队在再生润滑油脱色及功能指标改善技术研发等20余项成果转化。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省国防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高效对接机制,促进企业科技交流有序开展。在咸阳市首家成立秦创原科创促进中心,咸阳市科技型企业培育、省级高新区及“301”科创特区建设现场会在兴平召开。

围绕需求抓人才。开展“揭榜挂帅”重大需求征集工作,秦创原(兴平)创新促进中心揭牌,新增“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两支,高层次人才11人,在交大创新港联建研发中心1个,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根据兴平市产业发展需求,聘请了牛顿国际学者郭坤平教授、西安交大化学学院孙杨教授、西安航空学院丁旭等知名专家教授指导产业发展。通过职业经理人培训,在兴平市形成了24人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全面服务域内企业。

围绕服务抓招商。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在全市抽调33人组成11条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在“三航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精准招商。与域内4家军工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梳理了上下游供应链,有针对性开展军工和军民融合企业招商。坚持项目落户“一对一”包抓,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生产线等项目对接洽谈和协调服务,加快立项、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办理,全力促进洽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建设。扎实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大力推广“项目管家”和“两棵树”政务服务模式,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