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名城 赓文脉: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大会成功举办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邱曼珊、记者皮泽红报道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秋风广韵,荟聚荔湾。10月26日上午,以“绣花功夫,赓续文脉”为主题的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大会在风物荟萃、名胜云集的广州市荔湾区举行。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和业界代表共聚胜地,共话发展,并见证了荔湾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
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办,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和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广东中心共同承办,新华社广东分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协办,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旨在总结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工作情况,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专业能力优势,为广州准确把握历史文化名城定位、协同推进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等方面提供更高层次、更加专业的“智慧方案”。
广州市副市长、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王焕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黄维德,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陈凯星,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分党组成员、副社长周健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孙玥,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荔湾区委副书记、区长谭明鹤等出席大会。王焕清副市长、黄维德二级巡视员及周健伟副社长分别致辞。
王焕清表示,广州将切实把大家的智慧力量转化为提升广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的有力举措,扛起“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光荣使命,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促进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朝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奋力前进。
黄维德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高度关注、寄予厚望,对延续城市文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历史文化资源为重要内容构成的城市特色风貌,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因素、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长期积淀形成的城市文化特征,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广州持续传承与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推动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焕新出彩,为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周健伟表示,广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绣花功夫”唤醒城市记忆,以“绣花功夫”传承城市底色,以“绣花功夫”激发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荔湾区永庆坊这一“绣花功夫”微改造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广州城市底蕴不断增添现代活力,让老城更有温度、街巷更具情怀,谱写了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新篇章,更让世界看到了岭南、湾区经济成就之外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其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孙玥传达了10月25日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苏州现场会议精神,她在发言中表示,我们期待通过这次会议与在座各位的专家、学者一道碰撞思想、分享经验、促进合作,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治理之路,为广州名城保护和发展“引智、赋能”,让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让广州这座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让我们一起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在新的起点上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努力奋斗!
荔湾区委副书记、区长谭明鹤发言表示,荔湾区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城区之一,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在荔湾交织汇集,作为千年城脉的重要承载地,荔湾有14片历史文化街区,数量位居全市首位,西关大屋、骑楼等传统建筑在荔湾广泛分布,使荔湾堪称岭南建筑的博物馆。
随后,荔湾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产业集聚区揭牌仪式也于现场举行。该集聚区旨在吸引历史文化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非遗传承工艺等全链条产业有关的个人、企业、机构集聚,合力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据了解,沙面、永庆坊、泮塘五约已经入驻一批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密切关联的企业、机构、工作室,聚集效应正在逐步形成。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先生,住建部科技委秘书长、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杰,香港建筑师学会古迹及文物保育委员会前主席梁以华,澳门科技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主任叶健雄,和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有限公司STUDIO SHANGHAI创始人、董事长本杰明·伍德先生围绕着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话题展开分享。
何镜堂指出,传承是基础,关键是创新,我们应当深刻把握“老”与“新”的内在逻辑,推动城市“老”与“新”的共存与共生,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激发城市活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城市的核心是人,我们还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微更新,用织补的办法进行渐进式地改造,不大拆大建,着力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潘安则以《广州老城微解析——广府民商》为题,从珠江托起的广府民商、宋朝建构的广府民商、人民高架桥何去何从等三个维度回溯广州历史,详尽分析了广州的城市变化轨迹,以及城市和文化间的深刻关系。
张杰以景德镇陶阳里的可持续保护利用为案例,认为景德镇作为全世界著名的“陶都”,从宋朝开始便对世界陶瓷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并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中留下了重要的印记。通过“绣花”功夫,实现历史环境新旧共生,实现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当地历史文脉的延续传承。
梁以华则从“城”“都”“街”“旧”“展”“修”“动”“参”等关键词来深入解析了香港湾仔茂萝街唐楼活化利用案例,并提出应让香港唐楼们再次转化及活化利用,以及让它们的历史任务直至下一个世纪。
叶健雄以夯土修复为例分析了澳门历史建筑保护现状,从澳门夯土的历史、建造方法和材料特性、澳门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等多个维度展开介绍,并提出为了更完善地把历史文化保护的技术和工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在引发年轻人的兴趣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等结论。
本杰明·伍德则通过视频演讲表示,恩宁路是其做过的最好的项目之一,其中最难的环节是需要保留原貌中某种独特性的同时创造出新的契机,重拾历史环境曾经的生命力,以及当下和未来所潜在的活力,打造成一个最具吸引力的参观、开店和生活的地方。
近期,广州市荔湾区还在沙面举办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践案例展览,展示了广州市府合署修缮、景德镇陶溪川现代陶瓷文化遗产创意街区城市设计与建筑更新、澳门大三巴牌坊后夯土墙修复、香港唐楼艺术与社区中心活化等知名案例,并邀请十位广东省传统工艺名匠展示了砖雕、灰塑、嵌瓷、木作等岭南代表性营造工艺,以及荔湾区近年来在沙面、恩宁路、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保护活化利用工作。
本次大会是广州在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奉献了一场聚焦历史文化和历史建筑保护,探讨传承中华文明印记的发展途径和方向的“智慧盛宴”。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