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加强外贸市场中长期研判 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广

2023-10-26 16:3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汪泓  高凯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2%,我国外贸进出口平稳运行、积极向好。

整体而言,随着基数逐渐走低、运价改善,以及需求略有修复,9月份全球贸易活动有所改善。但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整个外贸发展趋势不确定性增强,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因此,要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实政策措施工具箱,建立海外市场需求和国内生产供给匹配的监测体系,加强外贸市场的中长期研判,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进出口同比降幅均收窄

从外贸增速上看,外贸增速仍处于回落态势,但进出口同比降幅均在收窄,表现出内外部需求略有修复。9月份我国进出口3.74万亿元,同比下降0.7%,环比增长4.3%。其中,出口2.15万亿元,同比下降0.6%,环比增长5.5%;进口1.59万亿元,同比下降0.8%,环比增长2.7%。我国外贸发展在稳中提质,展现出较强韧性。

其中,具有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出口比重提升,外贸结构更优,但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仍是“量增价跌”。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高,汽车出口增长强劲。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我国内需修复的变化可以体现在进口数量上,但由于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仍起到主导作用,因而整体进口金额仍是同比下降。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依旧形成拖累,表明全球需求下行尚未出现拐点。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51.18万家,占比85.7%。民营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22.7%,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升级。

外贸动能汇聚。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我国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汇聚外贸新动能。

国际市场更加多元。如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32万亿元,增长了3.1%,占进出口总值的46.5%。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指数由2013年基期的100点升到2022年的165.4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

深入分析“产什么”“缺什么”“要什么”

对今后稳外贸的措施,建议全面顺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多元化、数字化的新方向,形成以稳链强链补链和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战略基点,积极关注和对接贸易伙伴国家发展规划,主动靠近目标市场,推动产业链有序布局,提升本土化经营水平。

立足国内,强化外贸形势战略研判,加强海外需求中长期的监测预警和咨询,要精准研判海外市场“要什么”,同时要对国内供给生产能力进行摸牌分析,要深入分析国内市场“产什么”。一方面,深入分析海外各国的市场“缺什么”“要什么”,同时构建中长期监测和预警体系。特别关注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力提高我国优势产业出口的供需匹配水平。深入研判不同区域、外贸大省、不同产业和市场主体的产能分布,根据国内市场的供给体系匹配不同的海外国家,政企合理进行精准化、系统化的海外市场拓展,从而组织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产品生产。

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海外需求量大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广。一是把“优势产业做大”,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的规模和价值能级。二是“把优势产业做强”,鼓励“新三样”产品企业提升价值能级。要大力支持相关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多主体协同、多层次联动的重点产业生态创新中心,链接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推动基础研究、前沿研究走在全球前列,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三是“把优势产业做广”,培育更多的“新五样”、“新十样”。仍要加快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新业态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时,利用好我国在5G、高铁、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风电与光伏等产业领跑全球的优势,扩大优势产业出口的规模,优化我国出口结构。

开拓更多元的海外市场

放眼海外,要下大力气止住对欧美国家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时扩大对东盟、拉美和非洲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范围。重点要帮助企业利用世贸组织等经贸规则获取订单,利用好服贸会、进博会等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平台,政企合作开发海外新订单,组织一批政企外贸团赴海外大力抢订单。巩固和扩大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市场份额,高度重视美欧日发达国家出口市场,支持企业深耕细作发达国家市场。要发挥外贸竞争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与西方国家技术互补、技术互换以及不同产品市场互换局面。要想方设法加强与欧美高科技产品、高端制造业、奢侈品等领域的合作,政策引导企业扩大国内短缺的先进技术设备进口。

利用好东盟、拉美、非洲、“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外贸关系,深挖外贸新兴市场潜力。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的企业提供增信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在跨境服务、投融资便利等领域先行先试。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如贸易伙伴国关于土地、环保、劳动力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境外展会信息等。同时,加快《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进程,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升级,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朋友圈。

在外资市场准入、跨境资金融通、国际人才流动、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争取体制机制突破。如在航运领域,依托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等政策优势,吸引境外知名海事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落户,推动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变得更加成熟。

以提升外贸竞争力为核心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跨境电商新业态,利用好“产地销、销地产”的产业链布局,共同在目标市场布局建设或租借集营销、展示、仓储、售后及维保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外仓;积极培育新型贸易业态运行平台。

(汪泓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高凯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