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最大成就是解决了“通”的问题
谢兰兰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从愿景到现实,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由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得到全球广泛响应,目前已经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发展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第一个十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解决了“通”的问题。夯实了共建国家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根基和底盘,带动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规模加速扩大。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和1.3万亿美元。这几组数据凸显了“一带一路”的旺盛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承担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对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凝聚了推动世界共同繁荣进步的强大动能。
展望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空前复杂严峻,重大挑战和重大机遇并存。外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大国博弈加剧,世界地缘政治乱局频发,各国主动或被动困陷其中。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不确定性加剧,多重发展困境交叠,寻求破解之路“道阻且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迫切。内观自身,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抓手,我们既要保持应对错综复杂外部环境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又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找准战略支点和突破口,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化解“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重大内外部风险和挑战,一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清醒认识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仍需不断夯基垒台、立梁架柱。要压茬推进,接力前行,认真总结前十年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五通+”为共建合作内容,面向未来不断吸收新时代的先进理论、实践、科技养分,拓展绿色、创新、健康、数字、减贫等领域合作,探寻新的共建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二要提倡共建国家共同创造。共建“一带一路”由我国首倡,倡议之初,一些国家持观望、疑虑态度,也出现了一些扭曲事实的负面国际舆论,对正常合作造成困扰。十年来,“一带一路”砥砺前行,以实打实的国际贡献不断增进国际社会的认识理解,共建朋友圈越来越大,民意基础不断夯实。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共建国家的获得感和参与感,使所有共建国家意识到,“一带一路”的成功是共同创造的成果,任何一个参与方都不可或缺,只有有效发挥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实现共建国家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三要在合作方向上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主次分明、有所侧重又要见实效。“一带一路”的第一个十年是大写意的十年,铺就了恢弘壮阔的全球布局。在新的起点上需要根据国际大势进行战略校准和偏差纠正。及时调整重点合作方向和区域布局,采取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的原则和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发力重点领域。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引导各国投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强开放度和包容性。
四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舆论是把双刃剑,“一带一路”建设受益于积极的国际舆论,也被不实负面舆论困扰过。在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国际风云变幻中,既要做得多、做得好,又更要做得巧,这就要求我们练就有效引导国际舆论的能力。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和智库集群,形成合力主动回应国际舆情热点。要注重与国外媒体深度合作,加强在西方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上的宣传力度,防范、化解、消除负面言论造成的误解与影响,为“一带一路”创造积极、良好、可控的国际舆论环境。
五要把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大国博弈导致的战略竞争和排挤风险、地缘政治与安全风险、国际宏观经济与投融资风险、国际舆情风险、国内体制机制不畅风险等。没有完善的安全和风险防范体系来防范、化解和对冲这些风险,“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难谈行稳致远。必须认真系统梳理相关重大风险类型和对应的风险点,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应对策略,在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捍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