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我国将在重点地区行业领域扩大环评试点范围

2023-10-14 20:5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近年来,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忠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动长江江心岛及湿地保护修复,分类分段治理江岸及消落带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图为长江重庆忠县段景象。新华社

近年来,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忠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动长江江心岛及湿地保护修复,分类分段治理江岸及消落带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图为长江重庆忠县段景象。新华社

本报记者 | 白雪

环评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部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总体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督等制度衔接更加顺畅,基层审批、评估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支撑水平显著增强,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和企业落实环评责任意识持续提升,环评工作进一步优化。到2027年,试点成果规范化、制度化取得积极进展,制度合力进一步发挥,源头预防作用进一步提升,守好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环评工作既要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科学落地,又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在近期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表示,将深化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落实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要求,选择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逐步扩大试点的范围和类型。

继续开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

山东某钢铁项目通过温室气体环评试点,炼铁、炼钢工序碳排放强度比现有工程大幅下降,分别降低39.1%和47.1%,同时推动碳排放减量替代,项目实施后,碳排放量减少约348万吨/年,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这是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开展并取得成效的一个典型案例。据介绍,自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浙江、重庆等9个省(区、市)聚焦钢铁、建材等6个重点行业共548个建设项目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通过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初步建立了评价方法,探索了技术路径。刘志全介绍,已指导试点地区制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评技术指南10项,包括综合性指南4项,钢铁、煤化工等重点行业技术指南6项。同时在试点地区结合行业特色,提出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参数和评价基准。如河北省通过摸底调查省内149家钢铁企业碳排放情况,分工序提出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和绩效标准值。

与此同时,通过环评将减污降碳措施细化至生产设施和工艺层面,如去年批复的内蒙古某煤化工项目从源头减碳(绿氢耦合)、过程减碳(空分机组煤驱改电驱)、末端减碳(实施二氧化碳封存)三方面提出了碳减排措施,共减少原料煤和燃料煤消耗307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1万吨/年,较原来方案减少30%,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

据了解,《意见》也对试点工作提出了“继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的具体要求。对此,刘志全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深化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落实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要求,选择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逐步扩大试点的范围和类型,探索将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纳入试点,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整合各地试点研究成果,完善相关政策和技术体系,推动加强法治保障,夯实温室气体排放环评基础。

着力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环评保障工作

在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的基础上,着力做好交通、能源、水利水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环评保障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初,生态环境部就提到将加强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环评保障。刘志全介绍,今年全国环评审批数量和总投资额均明显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新能源、环境治理等项目快速增长。

从全国环评审批情况看,环评审批数量、涉及总投资额均明显增长。今年1~8月份,全国共完成项目环评审批8.09万个,同比增长13%,涉及总投资14.7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基础设施、新能源、环境治理等项目快速增长。

从国家审批的重大项目看,交通、能源、水利水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审批交通、能源、水利水电等重大项目环评20个,涉及总投资2600多亿元。其中,在交通方面,今年已审查福建省城际铁路等11个港口、铁路、地铁等规划环评,采取了严格的生态保护、全封闭声屏障噪声防治等措施,切实维护区域海域生态安全和保障沿线公众合法权益。

在能源方面,今年已审查内蒙古准格尔等15个煤炭矿区规划环评,审批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等重大煤矿项目8个,绕避了国家级公益林、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敏感区域,采取了严格的保水采煤、生态修复等措施。截至目前,保供煤矿已批在批的项目超过六成,涉及产能年均12.47亿吨,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在水利水电方面,今年拟开工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白龙江引水工程、大渡河老鹰岩二级水电站等8个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环评获批,有些已经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

刘志全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实施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会同地方加快审查审批,为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创造条件。同时推动生态环保措施创新、守牢生态环保底线。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作用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制度衔接联动方面,《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作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数字化管理,建设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强化共享共用,开发环境准入研判、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等功能,服务规划编制和项目招商引资等科学决策。鼓励开发信息平台的网页端、移动端,面向企业、公众和第三方技术机构共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成果。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全国省、市两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已经地方党委政府审议发布。实施2年多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参与宏观综合决策、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围绕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通过建制度、优管理、促应用、强基础,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体系、政策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数据共享与应用系统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机制更加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