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让人才“之花”绽放乡村振兴沃野
图为加工厂里农机人员了解黄芪初加工情况
图为农机人员在田间地头培训
图为通渭金银花产业园金银花茶生产线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之所以现在北苍术比较值钱,是因为它的种子产量低、生长周期长,容易受到早霜和晚霜的影响,但它的价值又很大。”走进甘肃省通渭县陇川镇新林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北苍术、黄芪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定西市领军人才魏军团正在基地,给村民们讲解北苍术的生长习性。
说起魏军团,或许可以用“长在地里的科技研究员”来介绍他。这个对中药材怀有热爱之情的人,说起金银花、黄芪、北苍术时,总会滔滔不绝。
魏军团1970年出生在通渭县陇川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兰州打工有了一些积蓄,2010年他返回家乡,创办了通渭本草元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流转了300余亩周边土地,开始种植金银花、黄芪等中药材。经过十年的时间,他把单一、松散的中药材种植与引种示范、引种驯化、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等结合起来,研究培育优良品种、帮助村民发展致富产业。
“我总想着给咱们的父老乡亲做一些扎扎实实的事情。”魏军团说,在慢慢研究中药材这些年里,他逐渐了解了各种中药材的生长习性,懂了一些种植技术,所以也会不定时到田间地头、到各村各社,集中给大家做一些实用技术培训。
这些年,魏军团不仅向周边农户示范推广种植各种中药材,还致力于中药材科研工作。目前,他申请专利16件,有7件批准授权,9件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其中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1件国际发明专利,这些专利都与金银花、北苍术等中药材有关。
这两年,魏军团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研究北苍术上,因为这种中药材的种子在室温下,贮藏寿命只有6个月,隔年种子不能使用,于是他就研究发明了一种便捷式北苍术种子的储存装置,可以延长北苍术种子的储存时间,为此,他也获得了该项发明专利。
魏军团说,接下来,除了继续进行创新、筛选优质品种的中药材种子外,他将努力让专利得到应用,惠及更多群众。
作为创业创新人才,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陈耀,从 2018年开始,就一直奋斗在金银花产业的第一线,他对通渭县金银花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金银花产业的精深加工方面,他带领同事研发出了金银花5大系列32款产品。
“在产品的研发方面,我们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在原有金银花酒和金银花茶的基础上,研发并投入生产了金银花消字号、妆字号以及金银花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陈耀说,他将在公司产业的发展中,积极发挥科技领军人才的作用,充分利用自己所学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以“人才链”赋能“创新链”,以“产业链”打造“富民链”。近年来,通渭县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平台,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各类创新平台50余家。同时,各类人才申报省级地方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435项,推动了“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在通渭县什川镇黄芪育苗基地,通渭县拔尖人才、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张蓉带领服务团队,为村民们答疑释惑、传经送宝。张蓉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组织32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合作社,从种子选择、土壤处理、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技术服务。
据悉,为推动全县产业发展,今年以来,通渭县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组织农技、畜牧、林草等部门100余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巡回开展技术攻关、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带动培育“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名,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2个,示范推广特色产业1.3万亩,让人才之花在乡村振兴一线绚丽绽放。(文/图 田倩倩)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