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建设和美乡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鲁利韦、杨帆、记者罗勉报道 从汕头市有关方面了解到,今年以来,汕头市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短板转化成“潜力板”,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推汕头迎头赶上。
汕头市重点在特色、品牌上下功夫,把传统种养业、绿色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与专业镇、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聚集资源,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乡村”迈向“美丽经济”。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精细农业为主攻方向,推进25个省、市级产业园和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探索“海洋牧场+深水网箱”发展模式,建立起具有潮汕平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粮蔬、水产、畜禽3个百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如今,随着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希望的田野上落地建成,汕头市打出了丝苗米、生猪、狮头鹅、蔬菜、水果、花卉、水产、酱腌菜、乳业等拳头产品,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联农带农富农愈发明显。
金灶、雷岭的油甘挂满枝头,金平牛田洋青蟹、南澳牡蛎肥美诱人,澄海网红狮头鹅走出国门、飘香全球,红彤彤的西瓜红番薯破土而出,晚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侨乡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道路宽敞整洁,处处花红草绿,沿途东湖大坑排洪沟水体清澈、景观雅致,社区内古榕、古巷、古碑以及中西结合的特色建筑,都见证着昔日侨乡的繁华景象。一到秋冬季节,这里成片的金黄色菊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打卡。今年以来,东湖社区抢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契机,充分发挥侨乡优势,推动集体产业优化发展、农业高质高效、社区宜居宜游,推动“侨”的文章做深做实,乡村振兴更显成效。
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东盐村,这里水清岸美,特别是草坪中央的大红桃粿、多彩有趣的粿文化墙绘以及粿工坊、潮汕民间器物展厅,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该村党支部书记陈伟宏说,东盐村粿品工坊项目,是东盐村的第一个产业项目,由原来的老村委改建而来,不仅实现村民在家门口致富增收,还传承了非遗文化,帮助打响了成田粿品招牌,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汕头市坚持“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分类创建一批具有潮汕乡村风貌、富民产业突出、主题特色鲜明、美丽和谐宜居的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带,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向示范带先行村聚集。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风貌提升一批,城乡融合一批,特色保护一批,乡风文明一批,从而实现抓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共规划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23条,其中在建17条,已初见成效5条,全线里程约120公里,覆盖行政村49个。
在潮阳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越来越多的农户种上了丝苗米,目前部分晚稻进入抽穗期,再过不久,广阔的田野被“染”成金黄色,农户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产业园种出来的丝苗米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主要销往本地及珠三角地区。”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林岳锋如是道。
井都镇的潮南区甘薯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将喜迎丰收。“西瓜红甘薯长势不错,这几天就要开始收获了,预计亩产2000公斤左右。”产业园牵头主体汕头市长和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轩宏说,今年以来,甘薯销售稳步增长,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希望把甘薯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在“水果之乡”金灶镇,一颗颗油甘挂满枝头,果农正忙着采摘果实。金灶镇是潮阳区特色农业生产镇,粤东地区特色水果主产地,全镇种植有赤皮、玻璃、丙甜、崩坎等10余个油甘品种,面积达2万余亩。阶段来,深圳驻金灶镇帮扶工作队推动成立金灶镇水果协会,制定《金灶镇油甘栽培技术规程》和《金灶镇油甘果品等级分类标准》,引入农科专家开展水肥推广、果树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助力当地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队队员陈楚泉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气温适宜、雨水充沛,加上果农种植、管养用心得当,金灶油甘最近陆续成熟上市,各品种呈丰收态势,全年镇域总产量预估产量约1600万公斤,与2022年同比增收10%。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