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理念加速普及 多领域重点关注
摘要:报告建议,由监管机构完善ESG投资顶层设计、推进ESG数据披露等相关政策的制定、颁布、落实,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强度;规范不同行业ESG定性、定量指标及披露标准,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通过论坛、研究等方式普及ESG投资理念,推动企业、资管机构、投资机构等市场参与者加强对ESG理念的认知与实践;同时,强化对“漂绿”(即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虚假环保行为)等行为的甄别与监管。
近年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积极推进“光伏+”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在所属黄白茨等煤矿的排土场、采煤沉陷区等区域选址建设光伏电站,实现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助力矿山治理。图为近日,在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黄白茨光储电站,工人在巡检储能装置。新华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张守营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投资蓝皮书:中国ESG投资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立足于中国背景下准确理解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梳理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ESG投资的特征与趋势。报告认为,ESG投资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在人类面对气候变化重大挑战与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ESG投资理念在我国逐渐加速普及,成为学术界、政府部门以及金融业、能源行业等领域关注的重点。
ESG投资成为促进能源电力行业转型的重要工具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例如,国家电网在中央企业中率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未来,新能源将持续大规模发展,新型用能设备广泛接入,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进一步凸显,也给电网保障安全稳定运行、满足清洁能源消纳需求、控制电力系统运行成本等带来巨大考验。报告还分析,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随着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智能用电设备等交互式设施大量使用,以及“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网将更加智能化、互动化、高效化,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能源电力企业持续推进电源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占比。
能源电力行业普遍将ESG投资作为促进行业转型的重要工具。报告分析,由于能源电力行业的清洁低碳转型与ESG投资具有相同的低碳愿景,近年来几乎呈同步发展趋势。ESG投资能够撬动资金支持行业转型,不同的ESG投资策略促进能源电力行业转型的方式不尽相同。
能源电力行业以“温室气体排放”“绿色技术、产品与服务”等作为ESG重要议题,并对能源电力企业产生了相关影响。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由于以火电为主,成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工业部门。报告显示,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能源电力行业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并大力发展绿电、绿证和碳交易等市场机制,以推动行业转型。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逐步提高,以及“双碳”背景下能源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面临的市场机遇,相关企业普遍将“温室气体排放”“绿色技术、产品与服务”等作为ESG重要性议题,这些议题可能会对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成本、资本成本等企业基本面因素产生影响。例如,“温室气体排放”议题下的国家核证自愿碳减排量(CCER)等或可成为发电企业通过减排项目增加营收的工具;“绿色技术、产品与服务”议题下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发电行业投资碳减排技术时的关注方向,初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端,但随着技术创新与成本逐步降低,政策调节、市场机制等激励手段的实施,CCUS项目的正向经济效益有望实现。
电动汽车行业应自上而下提升ESG管理能力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正在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加之各国纷纷做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并制定目标,电动汽车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面对机遇,报告分析,行业也会面临提高信息披露质效、提升ESG管理能力、构建特色估值体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自上而下进行系统性完善。
报告建议,由监管机构完善ESG投资顶层设计、推进ESG数据披露等相关政策的制定、颁布、落实,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强度;规范不同行业ESG定性、定量指标及披露标准,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通过论坛、研究等方式普及ESG投资理念,推动企业、资管机构、投资机构等市场参与者加强对ESG理念的认知与实践;同时,强化对“漂绿”(即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虚假环保行为)等行为的甄别与监管。
此外,企业应把握ESG发展机遇,更好地肩负起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依据监管要求、参照行业标准、借鉴龙头经验,提升自身ESG表现,并按时、准确、完整地披露ESG各维度信息。资管机构紧抓ESG转型机遇,将ESG投资纳入公司业务流程,制定ESG投资业务目标,设立ESG投研部门,开展ESG评价体系建设,引领可持续发展投资变革。
与此同时,评级机构应积极推动ESG评价体系建设,依托成熟的国际经验,依据监管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建立相对统一、清晰、规范的ESG评价体系;结合本地特点及A股上市公司属性,进行ESG评价指标选择、权重设置;追踪ESG投资动态、更新ESG评价指标,并力图对更多企业实现ESG评级全覆盖。指数机构为市场提供公开透明的ESG业绩基准,基于ESG评价体系开展ESG评分评级,纳入ESG属性突出的成分股,编制、发布ESG指数,帮助投资机构及投资者更好地甄别ESG投资标的、度量ESG投资业绩。
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ESG信息披露质量
报告认为,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以数字化转型提升ESG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价值的提升。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相融合,可以成为落实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抓手。数字技术可以为制造业各细分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行业绿色管理效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字化有助于其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ESG相关信息报告更具时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制造业在构建接轨国际、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价体系时,应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数字化手段提升数据提取及处理能力,进而赋能ESG评价体系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提高ESG评级精准性和预测性,并利用可视化工具更为客观真实地展现和传递评级结果,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更好地理解和比较差异化企业的ESG绩效。制造业企业应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及碳排放“双控”。数字化有利于制造业整体实现其价值链上产品的碳足迹数据透明化、标准化。制造业企业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ESG竞争力的过程中,将逐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协同促进整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通过对制造业企业披露的ESG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披露的数据虽较其他行业相对全面,但定量数据较少,缺乏对相关指标达标值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经营状况及其发展前景作出准确投资判断的能力。制造业企业ESG信息披露应针对数据化要求较高的信息作出细致的、规范性的规定,注重对相关ESG信息的量化披露。披露量化数据不仅有利于满足投资者获取全面信息的需求,更有助于企业自身针对清晰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及时发现运营中涉及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进而提高制造业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第三方ESG评分体系,以考虑中国国情为前提,构建符合制造业各细分领域特点的ESG管理体系,建立ESG信息数据库,提高行业竞争优势。对不同企业的差异化业务链条实施分类管理,并确保披露的相关信息符合国家标准,选取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真实性,保证口径边界具有高度准确性,推动制造业ESG信息披露规范发展及严格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对ESG投资政策监管趋势进行持续追踪,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搜集同行业ESG相关数据,进行对标整理和分析,以弥补企业自身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企业应该通过数字化转型技术更精准地衡量和披露ESG指标,以提高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降低制造业ESG信息披露环节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