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数字金融创新平台:精准滴灌中小企业“最后一公里”

2023-09-19 11:1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2023年,我们计划将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实现‘函易保’平台百城落地合作,为数千万中小企业提供高价值的科技金融服务。”彭发华用“一城一网一平台”勾勒了中发易保未来的轮廓。

 企业“上云”潮正涌。图为9月6日在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拍摄的柔性AMOLED显示便携医疗箱。新华社

企业“上云”潮正涌。图为9月6日在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拍摄的柔性AMOLED显示便携医疗箱。新华社

洁本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张子麟

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数字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金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迎来发展的机遇期,越来越多的力量争先布局。其中,一批金融科技企业应运而生,以小微金融为切口,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增添生动注脚。

中发易保(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发易保”)乘着技术发展的东风,紧抓产业变革机遇,推出自主研发的集数字担保、数字信用、数字金融为一体的“函易保”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驶入数字金融发展赛道,期望用数字力量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金融的精准“滴灌”。

乘东风布局数字金融赛道

中发易保创始人彭发华是互联网领域连续十年的创业者,始终在沿着科技发展的趋势探索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机会。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由此加快建设进度,这是继互联网和科创之后,又一次经济改革的大潮。“新基建的发展将推动整个国家从传统信息化阶段走向全面数字化阶段,甚至进入数字孪生时代,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全面打通,彻底改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现代城市的治理方式、企业的经营方式,彻底带动产业、经济、社会等全方位运转向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彭发华称,产业数字化的未来已来。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持续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由此,加快金融科技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是新基建中最关键的三大技术,在它们的加码下,金融服务向线上化、实时化、便捷化、智能化升级,逐步融入实体经济场景的各个角落。这意味着,传统金融的诸多难题有望解决,数字金融将更全面、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

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中发易保融合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应用,推出自主研发的“函易保”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顺势迈入数字金融赛道。

金融“活水”广覆盖深滴灌

中发易保在成立之初,就将使命定位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发易保服务的对象,实际上就一个“小”字。“函易保”平台围绕“小”,提供“好、快、多、省”四项可量化指标服务。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数量多,规模大,在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市场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比2021年底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经营收入超过80万亿元。

但世界银行《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对新兴市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不足与机遇的评估》报告研究指出,中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而融资供给仅2.5万亿美元,缺口比重高达43.18%。金融市场在扩大中小企业服务覆盖面、缓解融资难等方面大有可为。

“把企业的资金需求转化为‘函易保’平台的数据需求,最高效、精准的撮合银企对接效率、资金发放和监管效率。”彭发华举例说,函易保平台主要提供“非融资”类的电子保函系统产品、技术和“信贷类”数字金融、企业信用等服务。其中,电子保函创造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比如,在一个不足30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政府推广使用电子保函,可为量多而面广的中小企业极大缓解融资压力,促进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担保的本质是企业信用,底层逻辑是企业信用上链实现数字化,从源头上改善营商环境,真正为实体企业纾困减负,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具有‘小善’‘大爱’的特点。”彭发华说。从企业的角度讲,过去银行的模式是“人找钱”,现在中发易保做的模式反过来,通过科技数据赋能以后,变成“钱找人”模式,这也是数字信贷与传统普惠金融的本质区别。

彭发华认为,“钱找人”的本质实际上是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叠加应用,最后由科技创新的平台和企业来提供服务。“函易保”的数字金融服务板块,正是对此模式的开创和尝试。在“函易保”平台上,结合大数据、电子合同、隐私计算、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应用,针对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等难点痛点,搭建政银企多向对接桥梁,把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到中小企业薄弱领域。

彭发华提出,作为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一是要摒弃过去银行的“大客户”思维,即用80%的资源服务20%的大客户。数字金融是反二八定律,利用大数据与科技手段,助力金融机构有能力服务80%的中小企业。二是要用好财政工具,引导政府财政贴息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降低银行不良率的同时,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惠及更多的企业。三是要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科技技术。

挖掘细分赛道的剩余价值

“我们成立的初心很简单,用数字力量打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企业‘最后一公里’,为中小企业提供高价值的金融解决方案。”彭发华说,“我们其实是在挖掘细分赛道里的‘剩余价值’。”

彭发华认为,“函易保”平台采用的“G2B2B”模式具有端端链接、金融商品标准化、柔性供应三方面的明显优势,这在工程建筑领域已经有很多的成功案例。

在端端链接方面,下游是终端客户(中小建筑企业),中游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担保公司),上游是政府工程投资方(甲方业主),商业价值的基本盘已实现“端到端”。目前上中下游行业集中度较低,长期存在大量中小规模的企业,符合平台逻辑和运营属性,直接解决端到端的问题。

在金融商品标准化方面,数字担保、数字信贷、数字信用等金融商品非常丰富,平台参与或主导“商品标准”的构建,直接给工程产业链提供了最具行业影响力的“数据资产”和“商品手册”。

在柔性供应方面,需求端和供给端存在显著的“大批量、高频次,全流程”特征,平台承担着对金融商品“加工”或“定制”的“二次专业处理”,以满足下游建筑企业面向甲方业主的“柔性供应”需求。

彭发华认为,“G2B2B”模式特征很接近产业互联网的内涵,平台基于“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工程领域产业链全流程直接创造“降本提效”的效率价值,既有解决“一站采购+缩减链条+提升周转”的基本能力,还包括“金融服务+支付结算+企业信用”等增值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地方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彭发华表示,函易保平台在市场中扮演中立撮合角色,需要满足多边需求。

满足为政府赋能的需求。助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满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住建、人社等部门的透明监管,高效服务,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让“信息盆景”成为“自然风景”。

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为企业在投标、合同履约、工程支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安全生产过程中提供全领域、全类型、全流程的数字担保服务,让数据多流动,让企业少跑路,实现“一网通办,一网好办”。数字担保代替现金保证金,有效盘活企业资金占用,打通金融“活水”,切实为企业减负,提升企业主们对营商环境改善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满足供给侧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平台创新加密技术“分离式担保”与“直接担保”共存,能精准灵活地满足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和中小企业的数字担保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发易保成立后的两年时间,已在多省市实现了平台落地,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合作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数字力量。

彭发华举例说,今年5月上线的“三明函易保”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按照“一网一门一次”“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递进式功能理念建设,实现全领域、全类型、全流程的信息数字共享和互联互通,着力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从数字空间实现“一网好办”,实现从政务之“变”到政务之“便”,让“信息盆景”成为“自然风景”。

“2023年,我们计划将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实现‘函易保’平台百城落地合作,为数千万中小企业提供高价值的科技金融服务。”彭发华用“一城一网一平台”勾勒了中发易保未来的轮廓。

当前,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下半场,产品持续创新和平台落地是中发易保近期及未来的发展重点。彭发华透露,中发易保将从“保持对创新技术的压倒性投入、培养核心团队有面向未来的能力、创造下一代市场刚需和我们有关系”三方面做好布局和突破,走出一条市场驱动、科技赋能的具有特色数字内涵的科技产业之路,为发展地方经济贡献数字力量。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