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厦门开启丝路交汇的对话
摘要:班列飞驰,联通万里。十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全面对接、深化合作,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本届论坛上,与会中外人士期盼,陆海携手发挥优势,深化互联互通,为中国—中亚合作带来新机遇和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李慧颖、宓盈婷、付敏
接收语音指令的无人驾驶小车、双旋翼的无人直升机,吸引中亚五国的代表嘉宾们频频驻足;在南音的古老旋律中,闽南提线木偶戏迎接来自遥远丝路的客人。9日,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厦门,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开幕。
今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迈入新时代。多名中外人士表示,本届论坛正是落实中国—中亚峰会元首共识的实际举措。论坛自2012年成立以来,不断丰富中国—中亚合作内涵,已成为推动区域友好、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9月9日,参加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的嘉宾参观中国—中亚国家合作展。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海陆联通、丝路交汇,400余名中外人士在本届论坛上开启了一场“沙与海”的对话,探讨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携手的机遇,让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9日上午,中国—中亚国家合作成果展区内停靠着一辆新能源公交车,上车体验的嘉宾和客商络绎不绝,这是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客车新产品。得益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厦门金龙近十年来向中亚国家出口客车已超1000台。今年3月,200辆金龙BRT公交车从厦门启航,发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是中国首次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18米BRT公交车。
“绿色产业在中亚国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军说,下一步,将在新能源等领域与中亚国家对接市场,以期助力当地绿色发展,实现共赢。
共同把握绿色、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本届论坛与会中外人士的共识。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第一副部长索列赫佐达·阿舒尔博伊说,中国是塔吉克斯坦主要的贸易伙伴,双方不仅贸易互补性持续增强,在新兴产业合作方面也有广阔的共同发展空间。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老贸易之路,曾是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桥梁。”他说,希望双方共同打造绿色和数字化的经济走廊,开拓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丝路。
近年来,福建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在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展开了数字教育合作。公司首席技术官陈宏介绍说,在哈萨克斯坦,网龙与当地合作设立了2万间数字化教室,以数字技术帮助当地完成教育的升级改造,“希望未来加强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共同促进数字教育的发展”。
福建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康涛表示,福建愿携手中亚五国共同推进数字赋能增效,以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数字化治理、新能源为重点,促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数字产业,深化人工智能等领域务实合作,做大做强丝路电商、数字贸易规模,构建更高水平的双多边贸易体系;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设施互联和数据互通的数字枢纽。
班列飞驰,联通万里。十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全面对接、深化合作,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本届论坛上,与会中外人士期盼,陆海携手发挥优势,深化互联互通,为中国—中亚合作带来新机遇和新图景。
“日益紧密的陆海联通为深化双方产业合作提供机遇和动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认为,下一步双方应持续深化互联互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口岸通关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跨境铁路公路运输等优势,不断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逐步完善互联互通机制体系,海陆丝路交汇焕发出新的生机,将为双方产业合作注入新动力,开辟互利共赢的新前景。
责任编辑:张晶
(原标题: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厦门开启丝路交汇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