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惜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摘要:据联合国研究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价值2.6万亿美元的食品被浪费;与此同时,仍有8.21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如何避免食物浪费、让更多的人得以温饱,应当成为社会各方的关切。
付朝欢
如果法律不允许隔夜销售,那些没有卖掉的面包将流向何处?
自媒体博主“Yooupi食途”是一名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姑娘。她关注到,法国的法律不允许面包隔夜售卖。超市面包房等都会对当天卖不掉的食物进行处理,除了捐献给慈善机构,还有一部分会直接扔进垃圾桶,这也衍生出法国的一个社会现象:捡垃圾吃。早在2000年,法国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就拍摄了纪录片电影《拾穗者》来反映这一社会现象。考虑到有人拾荒,超市面包房等店家会将食物干净独立包装。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Yooupi带着相机去捡垃圾,并记录下她的感受。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捡友”,他们中,有的是衣着朴素的老人,有的是坚定的环保人士,有的是有着正经工作的白领,并非都是流浪汉等社会底层人群。在他们看来,“捡垃圾,捡的不只是食物,还有‘珍惜’二字。拾荒,也不是‘下等’的,是一种值得被尊重的生活方式。”
据联合国研究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价值2.6万亿美元的食品被浪费;与此同时,仍有8.21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如何避免食物浪费、让更多的人得以温饱,应当成为社会各方的关切。
打开“剩菜盲盒”相关小程序,映入眼帘的就是“珍惜每一粒粮食”“粒粒不剩”这样的标语。很多年轻人愿意为之买单,省钱和拆盲盒的快感只是一方面,这种消费方式所倡导的节约粮食、低碳环保理念才是底层动力。有评论人士指出,将良好的公益导向与新颖的营销方式有机结合,对大众的日常消费习惯和社会心理往往有潜移默化之功。
当然,人们点赞这样的商业模式有一个大前提:食品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如何确保规范安全、保障好消费者权益,如何避免大包装、大分量所带来的二次浪费,还需要有关方面给予更多思考和努力。如尽快完善临期食品流通方面的专项政策和法规,对于第三方平台企业应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余量食物的梯次利用,不应拘泥于“剩菜盲盒”单一模式。希望社会各界对以“食物银行”为代表的公益机构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监督,也希望每个消费者都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在一粥一饭中避免“舌尖上的浪费”,让惜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