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特钢:制造“含绿量”就是发展“含金量”
摘要: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以“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拳拳之心,把绿色环保和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从源头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提高资源综合配置效能,矢志不渝地为国家为人民守护碧水蓝天。
兴澄特钢数智中心内景。中信泰富特钢/供图
本报记者 | 缪晓琴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党的二十大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擘画生态文明的美丽蓝图,宣告绿色低碳必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绿色低碳扎实发展,制造产业提档升级。面对行业发展的需要,作为特钢行业的引领者,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始终坚持“绿色引领”,根据国家绿色低碳要求、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发布了《中信泰富特钢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图》;牵头编制中国特钢产品种类规划(PCR),大幅提升集团在国际低碳评价体系与创新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围绕世界前沿低碳冶金技术,开展绿色减碳特钢材料、清洁能源及氢能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推动源头绿色转型,高投入实现高“含绿量”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以“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拳拳之心,把绿色环保和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从源头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提高资源综合配置效能,矢志不渝地为国家为人民守护碧水蓝天。
“实现产业链绿色发展,要尽可能让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环节都走高质量、低碳排放的路线。”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刚介绍,为助推“双碳”目标实现,集团还大力发展和使用节能环保技术,旗下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被列入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其中,兴澄特钢近5年在节能环保上累计投入近30亿元,在吨钢污染排放方面已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数据显示,钢铁行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行业的30%、14%和16%,位居非电行业首位。而兴澄特钢努力大幅削减这3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幅分别达18.9%、62.2%、58.3%。
进入兴澄特钢厂区,处处都能见到绿色“蝶变”后的俊俏新颜。透过郁郁葱葱的厂区,不见烟囱冒烟,滨江花园、码头水岸一览无余;贯穿宽敞整洁的车间,“固废不出厂”“智能水管家”突破循环利用的瓶颈。
颠覆大众认知的超洁净“烟囱”下有着怎样的奥秘?那就是兴澄特钢通过超低排放改造铺下的“天罗地网”。从原料输入开始,60辆电动重载货运车辆确保清洁运输比例超过80%。一次堆场、混匀料场的全封闭改造、400平方米烧结机活性焦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提标改造等项目,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超低排放智能管控平台则随时有效识别、分析、管控全厂排放异常点位。
翻开兴澄特钢书写的循环经济“大文章”,火热运作的90万吨级钢渣热闷处理生产线,正是一处亮眼的绿色注脚。在密封设备中,炼钢车间刚产出的钢渣被快速离散、粒化,变身为可循环利用的原料。“废钢可回用于电炉炼钢,磁选粉可回用于烧结,尾渣可外售至水泥厂、制砖厂,全厂钢渣应用尽用。”兴澄特钢综合利用分厂生产负责人介绍。企业还建有矿渣微粉、除尘灰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等项目,产生的固废全部可以“变废为宝”。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近年来,身处长江之滨的兴澄特钢时时思考绿色发展“如何做得更好”,积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该公司投入近450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达3.6万吨的中水回用项目,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生产补水,全公司水重复利用率达98%以上。兴澄码头严格执行“先接收、再作业”的规定,累计接收生活污水9460艘(次)、生活垃圾11300艘(次);同时,该公司建设了12套智能岸电系统,为所有靠泊兴澄码头船舶提供岸电。
多领域创新实践,绽放绿色“含金量”
绿色转型的最终目的是“点绿成金”,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一方面,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和产业链高端环节通常具有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附加值高等特征,绿色转型加快相关行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能够从根本上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转”向新天地,“改”出新局面。
绿色发展不仅是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底色,更成为高质量发展中的亮色。通过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证明“绿色尽头就是更强的竞争力”。
在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方面,集团以自产煤气为主线,依托多介质能源网络和能管中心信息平台,重点打造“利用回收的低质能源置换外购的高质能源”的转换路线,促进能源转换,从而降低能源外购量。
在大力推进绿能替代方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充分利用企业大面积优质屋顶资源,推进厂区屋顶光伏项目。光伏发电不仅可以提供低价稳定的电力,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截至2022年底,该集团光伏装机容量共计116兆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5万吨。
在提高固废资源利用率方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积极提高入炉矿品位,推进钢渣处理、复杂尘泥处置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探索固废处置新技术,将固体废物“变废为宝”,努力实现“固废不出厂”目标。如石灰生产线碎石破碎系统改造工程,将石灰石碎石全破碎后添加至烧结矿中替代生石灰粉,实现了石灰废料全部回收利用,每年能减少产生一般固废约8.5万吨,降低成本约400万元。
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合作构建的“5G+”工业互联网智慧水系统,覆盖源头取水、净水、管网输水到末端用水、污水处理全流程,打通水务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形成统一可控的水系统智控体系,实现供水自动控制调节,用水点压力、流量自动平衡,循环水系统自动优化冷量分配,实现节水节能,降本增效。
多超高强度绿色钢材,让重大工程大放异彩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厦之高,必牢其基础。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以低碳可持续发展及满足用户需求为己任,践行“绿色引领”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及协同优势,在全力降低特钢产品生产过程碳排放,实现绿色制造的同时,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助力全产业链协同降碳。
2022年12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跨度最大和预制最重的钢拱桥,也是第一座由内地企业独立承建的大桥——将军澳跨湾大桥顺利竣工通车,为当地居民出行带来巨大便利。
该大桥采用“内地制造、香港安装”的建设模式,先在江苏南通等地工厂完成主桥总装,再整体运往现场架设。要把万吨钢架经过长途运输后在海上精准无误地“搭积木”,对钢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是极为严苛的挑战。
这座雄伟桥梁大体量使用的1.6万吨超高强度钢板正是由兴澄特钢独家供应,同时这也是超高强度钢材在全球首次大规模应用于桥梁建造。采用先进工艺和环保技术生产的钢材,不仅大幅降低了碳排放,还保障了整个建造项目以高水准按时完工,在全球瞩目下挺起了“中国制造”的坚实脊梁。
兴澄特钢前瞻性地参与到用户的特钢选材中,向用户推荐了S690QL超高强度钢板,并最终成为该项目的唯一钢板供应商。正式生产后,兴澄特钢从用户需求出发,紧跟合同需要,合理安排排产,保质、保量、保交货期,高标准完成了全部钢材供货,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得益于兴澄特钢产品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均匀稳定的品质,大桥项目能够大规模提高桥梁结构件预支施工比例,结合整孔吊装和整跨浮拖等先进施工方法,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大幅降低了建造中的二次碳排放。
跨海大桥的使用和维护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桥的钢材难免会逐渐老化,需要进行更换和修复。兴澄特钢提供的钢材具有良好的环境亲和度与可回收性,使得大桥建材能够便捷地进行修缮或循环利用,在全生命周期中能大量减少碳排放。
一家国际专业土木工程师学会评选委员会曾做过测算,将军澳跨湾大桥项目可减少碳排放量2万吨,约为传统钢桥材料及施工工艺的40%。为此,该项目也获得了该学会颁发的“减碳”基建项目的最高奖——布鲁奈尔奖。
除了超高强度钢板和钢管,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还持续在传统超长寿命轴承钢、绿色工艺超高强度大桥缆索、清洁能源用超大规格连铸大圆坯等绿色低碳优势品种上创新突破,再攀高峰。高性能轴承钢作为集团获得“江苏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的拳头产品之一,冶金质量与接触疲劳性能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采用“真空冶炼+连铸”绿色工艺生产的轴承钢具有纯净度高、抗冲击强、性能稳定等特性,实现超长寿命。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超高强度耐久型桥梁缆索绿色高效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发出了适用于超高强度桥梁缆索钢的绿色、高效、智能水浴冷却、均质化控制技术,生产效率是传统盐浴、铅浴等工艺的20倍以上,且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2021年12月Φ1200毫米连铸圆坯在兴澄特钢面世,经过市场考验,如今已经实现量产,在大飞机、高铁、风电等领域的应用稳步推进。
同时,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还围绕氢能的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关键高端零部件,开发高品质低碳绿色先进特殊钢新材料,支持氢能装备与新能源车产业快速发展。
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将继续发挥好“绿色工厂”的示范作用,把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日常生产全过程,继续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绿色生产工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国家绿色制造自主可控与工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