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8-16 15:17 中国发展网 刘世佳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持续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加快构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产业技术方向和黑龙江实际的“4567”现代产业体系。

中国发展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立足 实际,放眼未来,构建实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一、 把握战略机遇,打牢应对经济领域风险挑战的物质技术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国际看,国际经济环境形势严峻,出口压力加大。世界经济明显衰退,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和扩大外贸出口战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稳定出口市场和份额的难度明显加大。一些新兴国家则加紧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展开国际竞争,使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国际市场“两头挤压”,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通过出口关联,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延伸到上游的能源材料,对我国的实体经济构成直接冲击。由于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传统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遇到新挑战,出口增速拐点也随之到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着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顺势推动供需结构转型升级,把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放在创新驱动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来。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不仅步入速度换挡节点,而且处于结构调整节点。面对增速放缓的现实,既要集中消化低端产业过剩产能,又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通过振兴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夯实新常态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基础。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大量实体经济发展要素流失。社会资本大量脱离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导致实体企业资金成本不断加大。由于实体经济盈利空间缩小、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实体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问题进一步加剧。造成实体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导致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更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等。尽管一些国家面临着贸易争端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但全球经济整体上仍处于激烈竞争的态势。一是全球正在经历的深刻的产业和技术革命不断推进实体经济的变革,为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释放新的动力。 二是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和生产方式的重构,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新机遇。新产业和技术革命将推动产业融合,既包括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也包括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产业融合将促进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在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推动下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数字产业化,不仅让传统实体经济获得新的动能、实现升级,而且还会不断拓展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催生实体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三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 四是全球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给跨国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本钱,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家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二、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当前,黑龙江省要根据经济发展新趋势,结合实际,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智能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新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用新经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动形成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的“双引擎”。近年来,黑龙江省持续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加快构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产业技术方向和黑龙江实际的“4567”现代产业体系,即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四个经济发展新引擎,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农机装备等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轻工等六个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推进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型制造、旅游康养、养老托育、文化娱乐等七个现代服务业发展,向产业创新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当前,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各要素组合和成本结构的变化,我国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也在逐渐减弱。虽然科技企业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高,许多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抓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领域和方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实施一批具有较大牵动能力的高新技术攻关项目。按照“攻克技术、培育产品、引导产业、加快发展”的思路,瞄准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在航空航天、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石油化工、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促进新动能培育发展、旧动能转型升级。

三、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世界高科技产业竞相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我国在产业体系建设、产业集群特色化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成效,产业体系遵循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规律,具有较强产业关联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钢铁、石化等传统产能在产品创新、设备升级、及时改造、流程改进、节能减排等方面进一步提质增效。黑龙江省的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煤炭化工、石化工业、医药工业、机电工业等行业产业链不长,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把资源产业做大做强做精,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转化动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替代产业提供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资金,增强替代产业发展的后劲,由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新兴科技型和替代产业发展。同时,我们在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的同时,还要注重需求侧改革。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升级扩大高质量供给。农业方面,着力进行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推广、扩大大豆和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畜牧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工业方面,着力开发智能机器人、新型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机、石墨烯新材料等既有黑龙江省独特优势、又有广泛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服务业方面,着力发展旅游、养老、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医疗保健、交通物流、网络数据、信息通信等行业。积极完善市场体系,着力打造黑龙江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销售网络,继续鼓励在省外开设黑龙江特产专卖店。鼓励黑龙江农业种植业、食品加工业、煤炭业、有色金属业、木业加工业、建筑业、电子信息业、服装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中医药业等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抢抓俄罗斯远东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力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向南开放新门户。

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金融市场的管理中,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预留一定金融资金比例,不断加大实体经济企业的金融融资支持力度与支持幅度,保证金融资金可以合理流向实体经济,避免实体经济企业受到“脱实向虚”经济现象的影响,提高扶持实体经济企业的能力。在金融市场上,要保证实体经济企业的金融筹资途径健全合理,保证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得以完善。加快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保证实体经济企业按时、按需得到金融资金支持。要强化金融制度执行,防止人为操控金融市场。加大对实体经济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减轻实体经济企业金融借贷的利息成本与税负成本,为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黑龙江省科顾委常务副主任刘世佳)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