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上海徐汇:布局五大功能区,做好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2023-07-31 15:41 中国发展网 缪晓琴

摘要:近期,老牌商业实体太平洋百货和第六百货将整体更新,引入国潮品牌、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商圈持续蝶变升级。在此基础上,以徐家汇商圈为中心,向北连通衡复风貌区,向南拓展至徐家汇体育公园,联动沿线学校等丰富的科创资源,推动商务、商业、文旅、体育、金融、科技等多要素多功能的中央活动区,功能更加复合,能级不断提升。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在7月24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加快城市更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徐汇区专场上,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表示,立足开局之年,徐汇把城市更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计划打造五大功能区,努力推动发展转型、功能拓展、民生改善、品质提升。

打造五大功能区,产业特色更鲜明

就在半个月前,徐汇区召开十一届区委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五大功能区,即大徐家汇功能区、西岸滨江功能区、漕开发拓展功能区、徐汇中城功能区和华泾门户功能区,要通过进一步摸清土地、人口、载体等资源底数,优化资源配置,使每个功能区的特色更加鲜明。

近期,老牌商业实体太平洋百货和第六百货将整体更新,引入国潮品牌、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商圈持续蝶变升级。在此基础上,以徐家汇商圈为中心,向北连通衡复风貌区,向南拓展至徐家汇体育公园,联动沿线学校等丰富的科创资源,推动商务、商业、文旅、体育、金融、科技等多要素多功能的中央活动区,功能更加复合,能级不断提升。

除了优雅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和繁华的徐家汇商业中心,“科创绣带”将成为未来徐汇最为显著的气质。2018年以来,徐汇滨江因连续参与举办了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而成为无数“科幻点子”的发源地。徐汇区发挥成片开发、系统建设、整体品牌效能,形成“一港一谷一城一场一湾一心”六个百万级产业组团,构建起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互为支撑的产业结构。这片原为老厂房、旧机场的传统制造业沃土,如何吸引众多标杆性创新企业落地集聚、腾飞?

“十四五”期间,徐汇先后实施了从两轮“5+1+X”城市更新行动到今年的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在徐汇滨江50万平方米开放空间、10万平方米亲水平台之间,不仅全线贯通了跑步道、漫步道、骑行道,还活化利用历史遗存,预留了贯穿南北的有轨电车,通过沿路沿河的景观绿化和公共空间向腹地辐射延伸。

徐汇滨江文化艺术氛围浓郁,世界知名的首展首秀首发会在此呈现,龙美术馆、西岸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油罐艺术中心、星美术馆,以及正在建设的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西岸大剧院、西岸国际会展中心等20余座场馆串珠成链,成为黄浦江两岸文化场馆最密集的区域。

“鲜明的产业标签、标杆企业的集聚效应、完善的产业生态圈、政府给予的营商服务支持,共同构成了徐汇滨江独特的创新企业发展优势。”徐汇滨江管委办常务副主任,西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飞宇介绍,在徐汇滨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直是被深入践行的重要理念。以传媒港为例,入驻企业组成业委会后,央视职工食堂、风之谷体育公园等主动开放为整个片区的办公人员服务,助力产业加速导入、服务逐步完善,推动了区域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手抓职住平衡,一手抓宜居宜业

徐汇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也是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创新基因悠久,创新基础雄厚。徐汇汇集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期智研究院等标杆性新型研发机构,100多家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13所高等院校,8家三甲医院;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2.2件。

有了如此扎实的科技创新“大衣料子”,如何为“人才链”第一资源“量体裁衣”,让优质创新人才、科研企业安心扎根徐汇?曹立强表示,徐汇区一手抓职住平衡,在徐汇滨江、漕开发、南站枢纽等人才集聚区域持续扩大人才公寓供应量,预计未来3年新增超过8000套;一手抓宜居宜业,在传统的产业空间中,嵌入教育、医疗、养老、社交、商业等公共配套,帮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创新创业。

校区、园区、街区、社区互动融合,让人才既减少日常生活的通勤时间,又能在工作中快速打通创新成果转化。以创新主体为圆心,徐汇通过推进周边城市更新,打造更加开放的载体空间,加深为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提供硬支撑。此次规划建设的枫林生命健康等6个“科创街区”,发挥10亿元区域科创基金投早投硬作用,通过科研机构内部及周边更新改造,共同建设一批高能级的科创载体,并探索做强概念验证中心、临床研究管理中心等平台。

发展近40年的“80后”园区未来如何更上一层楼?在上海最早的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漕河泾开发区,徐汇积极探索园区二次更新,与上海临港集团共同设立上海园区高质量发展基金,推动华美达、申能等重点项目,试点“工业上楼”制造模式,打造链接漕开发和徐汇滨江的功能纽带。同时,徐汇区还在南部建设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园区拓展战略发展空间。

发展的目的是为民造福。徐汇区今后如何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持续推进公共设施完善、居住品质提升,更好满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曹立强介绍,徐汇区将牵住“旧区改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南北均衡”三个“牛鼻子”。

“十四五”以来,徐汇已经完成了剩余的800多户零星旧改,正在全力推进26万方不成套房屋改造和900万方旧住房修缮,分三年滚动实施,同时不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设施布局,使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衡优质。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就是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正是徐汇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满足全年龄人群需求,尤其是“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照护,徐汇区将打造一站式的“生活盒子”。

在广厦林立的徐汇西岸核心区段,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临江而建,“朝七晚九、全年无休”。市民游客无需东奔西走就能获得一分钟诊所、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淋浴间、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办理机、开放式阅读和活动空间等品质服务,附设的“徐汇滨江市民食堂”因惠民亲民,不仅吸引了周边居民、滨江跑者“回家吃饭”,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打卡”品尝。

这座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的白色建筑,原为徐汇滨江规划展示馆,通过原拆原建、增设服务功能空间等方式,于2021年6月迎接建党百年之际启用。已累计服务33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活动500余场,成为徐汇“小阵地”做好城市更新“大文章”的“代表作”之一。

“一瓶饮料,一片雪糕,接力爱!”在热浪炎炎的夏日,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的“宝宝阿姨”蔡莉萌,每天都向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园林绿化养护车、外卖小哥等一线户外工作人员和新就业群体赠送“爱心冷饮”。“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蔡莉萌表示,建设者之家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帮助的地方,更是徐汇区“以人为本”凝聚人心、传递爱心的象征。

以“邻里汇”“水岸汇”两大阵地体系为支撑,徐汇全区400余个基层党群站点联动施策,聚焦“小中心融合”,打造“大治理功能”,率先构建“人人享有型”全域党群服务体系。

下一步,徐汇区将通过扩容或新建,再建成40个面积均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邻里汇”,让市民游客在步行800米的半径范围内,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养老、医疗、文体等服务需求,全力打造“一江一河”新亮点、宜乐宜游新空间、人民城市新地标。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