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强化统筹协调 山东创新探索以工代赈实践路径

2023-07-31 13:01 中国发展网 尹明波 高杨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尹明波、高杨报道  7月26日,山东省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暨专题培训会在德州市宁津县召开。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以工代赈工作部署要求,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分析研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23年以工代赈重点工作。

“十四五”以来,我国以工代赈从扶贫专项政策转型为综合性帮扶政策,支持领域由脱贫攻坚扩大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政府投资重点工程,赈济模式由传统的“搞建设、发报酬”延伸到“提技能、增岗位、得分红”,实施范围由中西部地区拓展到东部省份。近年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署要求,切实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实践路径,推动全省以工代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东深入挖掘适用于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制定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指引,印发用工环节指导目录,指导市县做好前期工作,先后梳理确定省市县三级2022年度、2023年度项目清单。2022年,全省共实施推广以工代赈项目882个,带动群众务工17.7万人,发放劳务报酬28亿元。2023年,省市县三级清单项目共计1047个,据调度,上半年已带动群众务工11.9万人,发放劳务报酬18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山东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山东首次被纳入以工代赈中央投资支持范围,是唯一获得支持的东部省份,目前已下达2023年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3340万元,实施项目13个。

以点带面进一步抓好以工代赈工作

在谈到为什么要进一步抓好以工代赈工作时,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滕双兴表示,抓以工代赈虽然是抓一个“点”,但是对于带动“面”上的工作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中央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以工代赈等机制,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实施,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增收致富。李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上,对以工代赈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多,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城镇登记失业率较高的这种情况之下,以工代赈就成为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通道。

是向上争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十四五”以来,国家以工代赈资金逐年提升,“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安排国债券资金300个亿,近两年全国扩大到前三年的225个亿。以往只在中西部地区,现在东部地区包括山东都有涉及。下一步以工代赈将会越来越成为资金争取的一个重要渠道。

以工代赈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通过以工代赈,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是解决这部分困难人群低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惠民生就是切切实实地让低收入群体就近就业增收。另外,从基层党组织建设来看,以工代赈的工作人员都是依靠基层党组织来组织,这是锻炼队伍、提升基层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哪个地方以工代赈做得好,也反映了乡镇干部与群众沟通能力强。

切实推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落地见效

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主要目的是给予群众更多“工”的机会。当年下达计划的项目,并不严格要求在年底前完工,但一定要尽早开工,尽快发挥吸纳群众务工就业的作用。对于确实难以继续实施的项目,将按照中央投资管理要求及时调整投资计划,并采取通报、约谈、暂停年度项目申报资格等方式,予以约束惩戒。

规范组织项目实施。要把“赈”的初心贯穿到以工代赈项目全过程。在项目前期工作环节,要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来谋划项目,在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等前期要件中重点讲清楚务工群众从哪儿来、谁来组织群众务工、哪些环节能实施以工代赈、能提供多少岗位、能发放多少劳务报酬等问题,在立项审批文件中要明确提出以工代赈政策要求。

严格落实监管机制。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要逐月开展线上调度和线下调度。线上调度重点了解工程形象进度和资金支出情况,线下调度主要掌握群众务工就业、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等进展成效,并将其作为以工代赈工作成效年度综合评价、年度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因素。各有关市要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调度和数据填报,市级发展改革委科(处)长要亲自审核,分管副主任要签字确认,坚决避免信息报送不及时、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将建立健全以工代赈项目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查、省级抽查等方式,实现监督检查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全覆盖。

持续提升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赈济实效

一方面,创新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要求,去年10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联合16个省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市县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力量配备。请各市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压紧压实部门和县级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形成本市狠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最核心的一条原则是“能用尽用、应用尽用”,最基本的前提是保持原有组织管理方式基本不变、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不受影响。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反复强调,以工代赈方式重点在7大建设领域28类项目中能够使用人工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实施,并不是要求每类项目的所有建设任务都只能用人工不能用机械;纳入各级清单的重点工程,应围绕主体建设、附属临建、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环节,尽可能多地为低收入群众提供务工机会,对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并没有硬性要求;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要参照国家之前印发的工作流程图及相关模板,推动劳务衔接、务工组织、报酬发放等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

——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根据国家要求,去年底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以工代赈政策集中宣讲解读活动。总的看,通过反复宣讲解读,各市县、各部门对这一政策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理解也更加透彻了。

另一方面,继续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深入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深刻把握政策内涵。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主要聚焦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农村中小型基建项目,发放劳务报酬占财政资金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此类项目虽然体量相对较小,投资规模也偏少,但数量众多,其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基本都可以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对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作用明显,对扩大以工代赈“赈”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持之以恒抓实抓好。瞄准适合人工作业、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挖掘用工潜力,全面开展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容量。

不断提升以工代赈工作能力和水平

强化组织领导。会议进一步提出,市县发改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分层分级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举措,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以工代赈工作格局。要推动以工代赈工作纳入市县财经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范围,与经济工作、“三农”工作一体谋划、高位推进。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县级党委、政府责任,把县级部门和乡镇以工代赈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强化队伍建设。要配齐配强市县以工代赈人员力量,能设机构的设机构,该建专班的建专班。要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以查代训等方式,让大家明白以工代赈是什么、知道以工代赈项目该怎么干、弄清以工代赈方式如何推广,打造一支敢担当、懂政策、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要注重培育一批熟悉以工代赈政策的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对于贡献突出、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激励表扬。

强化项目谋划。要聚焦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工程配套项目,深入挖掘以工代赈潜力,科学谋划、加强储备。请省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部门的指导,进一步推动市县部门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近期,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积极争取设立以工代赈省级专项资金,市县发改部门也要加强工作汇报,争取本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强化监管督导。要建立以工代赈政策落实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机制,组织开展多部门联合调研督导,对以工代赈专项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各类项目,要做好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调度系统的填报审核,分类跟进监管督促。希望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在本行业、本系统同步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加强数据互通、信息共享,确保以工代赈政策落地落实。

强化宣传推广。以工代赈关系千万困难群众的民生福祉,有很多生动实践、感人故事值得挖掘和宣传。会议提倡,相关部门既要当好“实干家”,也要做好“宣传员”,要加强对典型县、典型项目、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梳理总结和宣传报道,讲好以工代赈惠农富农的生动故事,为以工代赈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