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5000万民企更上一层楼
田新元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突破5000万户,截至5月底达到5092.76万户,较2012年底增长3.7倍。民营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由79.4%提升至92.4%,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十年磨一剑,发展不停步。10年的时间,民企数量增长3.7倍。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掷地有声。民企数量大幅增长是对“民营经济离场论”的最好和最有力回应。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政策呵护和民企努力下,民营经济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壮大。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近年来,在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有的处境困难。在这个特殊时期,民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特别关爱,才能更上一层楼。
关爱民营企业,需要倾听民营企业的心声。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表示,要通过增强工作的互动性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改进政策举措,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近日连续三次召开座谈会,认真倾听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次座谈会,民营企业表达了心声。民营企业的政策建议,是研究制定宏观政策、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通过听取民营企业的真实声音、了解来自基层一线的准确情况,有助于及时对现行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推动完善宏观政策举措。在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下,将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走进国家发展改革委,他们的想法、建议将为政策完善提供帮助,也将助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爱民营企业,需要破解融资难题。我们知道,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具有“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但是,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2018年的数据显示,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25%相比60%,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空间巨大,需要建立机制、完善措施,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融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7家银行共同签署了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框架协议。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建立后,通过为银行精准共享民间投资项目信息,提升审贷效能,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通过推介高质量的民间投资项目,引导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
关爱民营企业,需要优化发展环境。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重点清理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等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这对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无疑是利好消息。通过清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提供广阔空间,也将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下设立“红绿灯”,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绿灯行,红灯停。对民营企业来说,遵纪守法、合规经营是发展的底线。如果越过底线,就要受到惩处。最近,蚂蚁集团、腾讯集团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罚受到关注。监管部门依法处罚,不是打压企业发展,而是规范行业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将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和预期。
新起点新征程,新使命新未来。民营企业数量突破5000万,民营经济的发展也翻开崭新的一页。一步一脚印,更上一层楼。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的,也将在深化改革中担负起更崇高的使命。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民营企业的脚步将更加稳健,民营经济的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