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聚力推进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中国原创、世界领先的一种新型生物基材料,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质轻高强、耐侯耐腐、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应用领域广等特点。
中国素有“竹子王国”的美誉,拥有丰富的竹资源,悠久的竹产品生产历史以及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在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量、竹材产量以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
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中国原创、世界领先的一种新型生物基材料,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质轻高强、耐侯耐腐、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应用领域广等特点。这一新材料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亟需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性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竹缠绕为竹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渠道
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环境友好、比强度大、韧性好等特性,按单位质量计算,抗拉强度是钢材的2.5倍,是一种物美价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与水泥、钢制品、塑料相比,竹材生长过程中可以起到对环境的固碳作用,加工简单、能耗小,使用废弃后可降解,对环境无污染。作为绿色环保的天然材料,其开发利用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竹类资源是世界公认的集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碳汇、循环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
竹缠绕复合材料突破了人类几千年来对竹子应用的传统认知,拉开了传统竹产业革命的帷幕。它是一种以竹材为基材、以树脂为胶黏剂,采用无应力缺陷的缠绕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生物基材料,充分发挥了竹材轴向拉伸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的特点,可替代钢材、水泥、塑料等高污染、高耗能传统材料,广泛应用于管道、管廊,乃至于高铁车厢、飞机机身、船舶和军工装备等领域。产品应用于城市给排水、农田灌溉、水利输送、城市管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可替代传统管道、管廊与房屋,有效减少钢铁、水泥、塑料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量。
近年来,竹缠绕复合材料产品定位更加明确,主要产品有竹缠绕复合管、竹缠绕管廊、竹缠绕房屋、竹缠绕厕所、竹缠绕军工产品等,其中竹缠绕复合管和竹缠绕管廊已经进入产业化推广应用阶段。据统计,我国仍有1.1亿吨闲置竹资源,现阶段每年的竹资源用量还不到总量的40%。如果把这些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48亿吨。竹缠绕制品是绿色环保的高性能新材料产品,对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且应用前景广阔。
政策创新激发竹缠绕产业活力
竹缠绕复合材料作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和推广项目。2011年水利部将竹缠绕管道列为部级新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11个部委将“竹缠绕复合材料应用与推广工程”列入国家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战略专项;2019年8月,《竹缠绕复合管》(GB/T37805-2019)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022年3月,《竹缠绕管廊》林业行业标准(LY/T3202-2020)颁布。2021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木竹结构建筑和木竹建材等新兴产业”,将竹材创新应用列入新产业新业态加以培育。随着科技进步,中国竹材利用已突破传统,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和生态效用好的良好态势,在科技含量高的竹缠绕复合材料、竹重组材、竹浆造纸、竹纤维、竹醋液及竹叶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个由资源培育到精深加工利用的新兴产业。
2021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0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规划到2025年,我国竹产业总产值将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超过1万亿元。这是国家部委首次联合出台关于竹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在中国竹产业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2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将竹产业纳入“十四五”时期林草产业发展的12个重点领域之一,明确要大力发展竹产业。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指出:“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推动在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示范应用”。竹缠绕复合管、管廊分别被国家林草局和住建部成果鉴定评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在浙江、江苏、新疆、黑龙江、湖北、湖南、山东、山西等省份的供水、排水、农田灌溉、城市综合管廊等工程中推广应用。
2022年9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中国竹产业协会编制并发布了《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明确我国竹产业发展到2030年实现万亿目标。近年来,全国各地创新开展“以竹代塑”“以竹代气”“以竹代木”“以竹代钢”,发布竹产品碳足迹碳标签,大力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循环的竹制品等,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自然生态的解决方案。目前,我国竹产品可分为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上万个品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家具、装饰、纺织、造纸、食品、医药、旅游、康养等领域。
多策并举推进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延链,促进现代竹缠绕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龙头企业建设与产业培育规范化、规模化和智能化,进一步“建链”和“强链”,扩大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整合供应链,以推进竹缠绕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竹产业园区建设,做强龙头、做大规模、做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强化产业集聚,梯度培育成长型企业,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和绿色、安全的要求,以竹产业主产县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面积适度、特色鲜明、三产融合、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效益显著的竹篾生产基地,在工程项目相对集中的省市及自治区建立竹缠绕产业园区。通过建立一批国家级竹缠绕产业示范园区,展示竹缠绕产业高新技术、发展效益,引领竹缠绕产业发展。
坚持品牌及产品市场培育,扩大竹缠绕业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通过建立营销团队和互联网电商平台,打通竹缠绕产业的现代化市场交易体系平台,从传统经营向现代经营过渡。产区政府部门要大力培育知名品牌,支持重点竹区开展竹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竹产品,鼓励涉竹企业争创知名产品品牌;发展竹缠绕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提升竹缠绕产业链的品牌价值。产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新媒体可多方联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传播形式,加大竹缠绕产业的宣传,提高产品市场认知度,增强品牌传播力,形成产业影响力。
满足竹缠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一是推进装备创新。全过程机械化和智能化,大力推进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和产业需求对接,做好竹缠绕项目需求与科研成果的双向推介,拓展创新成果应用领域。三是完善产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高竹缠绕复合材料质量和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和设计规范。四是构建高端创新平台。深入推进竹缠绕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建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制定发展竹缠绕产业的专项政策,因地制宜扩大其在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加快推动竹缠绕产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五是建立国家、行业、地方的三级竹缠绕产品标准体系。以竹缠绕复合材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依据,各省、区市相关主管部门、相关单位及企业要根据地方实际,及时编制竹缠绕复合材料生产、应用中的各种地方标准、施工规范、验收规则。六是强化行业管理。建议将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缠绕分会上升到国家一级产业管理协会,以便更好的融合政府、社会、企业资源,促进竹缠绕产业高标准有序发展。
深入挖掘竹文化,推动竹缠绕产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中,竹子常被寓意为高风亮节、自强不息、淡泊宁静,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代表着高尚的品格。发展竹产业,能有效促进我国竹文化的传承。竹林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兼具观赏造景功能、文化承载功能和旅游商品开发价值。因此,建议竹区政府把竹缠绕文化和竹林生态旅游列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统筹布局,充分做好“竹缠绕产业+”文章,大力培育“竹文创+”“竹旅游+”“竹康养+”等多种业态,引导竹缠绕产业响应全域旅游的发展。依托丰富林竹资源,推动竹林康养基地、生态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氧吧生态体验地等产业融合体建设,通过打造文创产品展示园、竹缠绕博览会、竹缠绕娱乐产业园、竹缠绕情怀公园等,深入挖掘竹生态文化内涵,培育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丰富竹文化旅游资源,拓展竹资源价值链向高端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赋能竹缠绕产业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要求。竹缠绕产业链遍布一、二、三产业,产区政府要优化与改善营商环境,积极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竹缠绕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竹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在产业引进、项目落地、土地、税收、设备购置、技能人才、管道推广应用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大力推行竹缠绕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加大信贷投入,助力解决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交易体系建设,打造一流、高效、活跃的竹缠绕产业全链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包括全国性以竹缠绕为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区域性大型竹产品交易市场、竹缠绕产业数字化信息咨询平台网等,促进我国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彭仕国、陈柳钦)
责任编辑:刘丹阳
(原标题:汇智聚力推进竹缠绕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