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义:“好药”掘金山水,富民强县“开花结果”
摘要: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抓手,一二三产紧密衔接,药养文旅深度融合。如今,武义已成为“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基地县”、 中药材产业被认定“浙江省示范性全产业链”,“浙产名药产业发展大会”永久性落户武义。
陶峰松、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沈贞海
荷锄入重云,长镵采灵药。
取材于大自然的中医药,其独特的药香,数千年来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融入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
近日,第三届“中国·浙产名药暨食药同源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再次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成功举办。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300余名来自全国的中医药和食品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聚温泉康养名城,共探中药奥妙,共谋产业发展。作为“浙产名药”的重要成员,盛产于武义、享誉于全国的铁皮石斛和灵芝,再次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个山区县,武义为何能成为“浙产名药”产业发展大会永久性会址?武义中医药产业发展又有哪些优势与底蕴?又该如何书写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武义篇章”,引领山区群众在山水林间“掘金挖宝”?
好山好水出好药
《本草经集注》曾言:“诸药所生,皆有境界,仙草灵性,得源育境”。武义山水钟灵毓秀,自古就是中药材的“天然宝库”。
“就枕灭明烛,叩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风物是秦馀”。千年前,诗人孟浩然的《宿武阳川》,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武义素有“浙中绿谷”之称,是全球绿色城市、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在这片物华天宝的土地上,不仅孕育了“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浪漫,更深藏着“造化钟神秀,万壑树参天”的秀美。仙霞岭与括苍山脉交汇于此,青山峻秀,绿水如诗,本草葱茏,药香萦绕,俨然是金庸笔下的“药王谷”。
好山好水出好药。武义中药材种植、加工历史深厚,炮制技艺最早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唐代。典籍记载及查清定录较有开发价值的野生中药材品种200多种,人工种植药材品种有天麻、太子参、杜仲、米仁、白术、元胡、厚朴、茯苓、玄参等30多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南方红、二级重点保护凹叶厚朴等珍稀名贵中药资源。
“天赐宣平黄金土,地育宫庭白玉莲”。举世闻名的国内三大名莲之一“宣莲”,始种于唐显庆年间,在清嘉庆六年被列为朝廷贡品,至今已盛放千年。“地美寿仙谷,芝斛称魁首”。寿仙谷、大红岩等地,悬崖峭壁上野生石斛、灵芝等神奇“仙草”至今依稀可见。浙中第一高峰“江南九寨沟”牛头山,植被覆盖率99%,查明木本植物72科199属439种、陆生脊椎动物4纲29目71科265种,堪称华东原始珍稀生植物库。
“神仙”皆居好山水。东晋名士阮孚弃官归隐明招山,带来了魏晋风度的“药与酒”。唐朝道士叶法善,精通养生之道,能为人治病驱邪,医术高妙。开元年间,他回到武义全塘口,遍采草药济世救人,求医者络绎不绝,被百姓看成是“华佗再生,观音现世”。他们留下的康养理念,在武川大地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山水灵药的滋养,在武义,俞源、郭洞、石井口、山下鲍等“百岁村”俯拾皆是。
药养文旅深度融合
重德觅上药,诚善济世人。
打开武义的中医药“宝库”,始建于清末宣统年间的“寿仙谷”药号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从种活一株草,到做精一味药。“寿仙谷”以省级重点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核心,组建了十多个国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采用超音速低温气流破壁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破壁技术存在的重金属超标及产品氧化变质问题,并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食用菌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奖。
从做精一味药,到壮大一个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源远流长的人文底蕴,武义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有力推动,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以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为中心,海兴药业、万寿康生物、汇美中药材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大溪口、西联等南部山区连片种植基地初现雏形,共同组成了熠熠生辉的全产业链“金字塔”。灵芝、宣莲、黄精、杭菊、姜、三叶青、铁皮石斛这“武七味”地道中药材,香飘大江南北,“灵芝孢子粉”“铁皮石斛汁”等新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武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83万亩,产量0.27万吨,一产产值3.5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9.5亿元。全县中药材有机认证面积3500余亩,认证企业22家,认证产品数达30多个,产量1100余吨,有机基地认证率全省第一。“寿仙谷”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海兴嘉禾”“芝兰堂”品牌为浙江省著名品牌。“武义宣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武义铁皮石斛”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抓手,一二三产紧密衔接,药养文旅深度融合。如今,武义已成为“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基地县”、 中药材产业被认定“浙江省示范性全产业链”,“浙产名药产业发展大会”永久性落户武义。
“气养、水养、体养、食养、药养”武义
“大健康”行业风起云涌。中医药产业是一个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更是一个朝阳产业、富民产业。
武义中药产业发展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药都磐安”、安徽亳州等地相比,依然存在“寿仙谷”一枝独秀,其他相关企业基础不牢、产业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产业支撑能力弱等问题。
时代浪潮浩浩汤汤,武义中医药产业如何踏准时代脉搏,独辟蹊径走出差异化发展的“武义道路”,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医经》言:“自然以生长化收藏,人以生长壮老已;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中医历来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本次大会上,专家学者们提出的“食药同源”理念,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发展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司长孙丽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等专家学者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消费国,根据《食品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武义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有着延传千年的养生文化,是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理想热土。经过多年的发展,武义“气养、水养、体养、食养、药养”来建设养生福地新内涵,培育了以“寿仙谷”为代表的一批精于科研、敢于创新,有名品、有名牌的骨干企业,“食药同源”健康产业发展根深源长、未来可期。
专家学者们认为,加快“食药同源”健康产业发展,政企同心,靶向发力。从政府的层面,要加强产业领导,做好规划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在中药材产业在品种选育、基地建设、有机种植、主体培育、产品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精耕细作”;从企业层面,要在精深化、特异化、品牌化方向“久久为功”,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从低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从广告策略转向技术和服务策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食我山中药,不忘山中人。中医药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既要让人民群众的身体更好,也要让人民群众的口袋更富。武义探索发展“食药同源”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武义模式”,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让富民强县的梦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