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新塘有“新”样——— —个高山乡镇的美丽蜕变之路
初夏,走进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新塘乡,清江蜿蜒盘踞在红花峡峰林景区边,一条条盘山公路宛如玉带,串联起碧水青山间的绿色产业,恩施县苏维埃旧址在今天,依然折射着熠熠生辉的红色精神,一排排民宿如雨后春笋,写下了高山避暑旅游的强劲势力。
回望新塘乡40年发展历程,40年风雨共济,40年砥砺奋发,在一片流淌着红色血液的革命热土中,4.9万硒乡儿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机遇中干事创业,在挑战中砥砺前行,一路披荆斩棘,昂首阔步行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继续书写“世界硒都·绿色新塘”的奋发篇章。
量变——基础设施新突破
穷则思变,变则通。思想通,首先是路通,要致富,先修路。
壁挂天路“扯根坡”路段是新塘有名的“险路”,路段连接着木栗园村和双河社区,全长17千米,由7个Z字形达坂和另外16个回头线组成,宛如一条玉带,悬挂在海拔落差800多米的峭壁之上。
春夏之季,山间云雾缭绕,犹如仙境;秋冬之时,大地雪凌镶妆,险峻异常。行走其上,来客皆赞新塘人民坚忍不拔的精神、土家山乡奇险秀美的风光。
早在30多年前,却非如此。木栗园村村民要出山买盐、卖粮食,唯有走一条羊肠小道,上下坡都要扯住杂草或树根,“上坡头贴壁,下来扑到梭”,扯根坡的名号由此而来。
1986年,不甘向命运低头的土苗儿女,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男女老少齐上阵,向扯根坡发起了“挑战”。那时没有大型机械,整条路都是靠人工完成,这一修,就是10年。
壁挂天路,是1.2万人次的义务工,在10年时间,用钢钎、大锤,敲出来的一条通天之路。
近年来,当地政府又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道路进行了硬化、拓宽,护栏加固,天堑变通途。
2015年4月,新华社“晒”出一组“天路”照片,引爆网络,深山公路声名鹊起。驴友、骑友和摄影家们纷至沓来,媒体将其评为中国最为奇特的八大盘山公路之一。
户户通公路,村村通客车。十三五期间,新塘乡争取资金近1.13亿元共计新修、改扩建、硬化公路592.66公里,是2014年以来的6倍之多。
“我们在此期间新修的公路里程,可直接从恩施到武汉。”谈起交通建设,该乡公路中心负责人黄慧介绍。
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产业循环路让出行从来不用走“回头路”,全乡公路四通八达、内通外联,“四好”农村路联通产业,S233省道穿境而过,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一管清水通到农家,新塘乡投资4906.33万元新建水厂27座,管网延伸6处,提档升级7处,小引水87处,小水窖427口,覆盖全乡12293户。
投资8036.62万元实施配电项目261个,大力改造低电压、弱电和线路老化问题,用电质量全面提升。
投资1512.6万元新建4G基站22个、端口3946个,实现辖区内124个村民小组4G信号全覆盖。
路、水、电、网四大基础设施环环相扣,增量提档,搭建起新塘走向振兴的“致富”基础网格。
质变——产业发展新成效
靠山吃山,种菜出山,新塘乡双河片区平均海拔1400米,为高山蔬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气候条件。
一年两季高山蔬菜轮作,上世纪80年代,下坝村不少村民依靠白菜产业提高了家庭收入,但蔬菜始终卖不上好价,菜农的辛苦指数换不回幸福指数。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在新塘乡双河渔塘坝探明发现了全球迄今为止唯一的沉积型独立硒矿床。这一重大成果,改写了“硒不能独立成矿”的学术论断,推动了硒矿勘查和开发应用研究的发展,为恩施州发展硒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高山蔬菜的发展开启了“绿色通道”。
打响富硒名片,提升高山蔬菜附加值和知名度,新塘乡党委坚持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村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原则,组织有种植经验的党员下到一线,在田间地头指导菜农种植,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初步形成了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年均4万亩蔬菜走向全国,一条产业助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正在铺就。
硒闻天下,以硒资源优势为契机,新塘乡党委政府助推产业再上新台阶,紧紧围绕“沿江茶米果、中部种养烟、上片药菜旅”的产业总体布局和“找大户、培大品、连大片”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打造产业基地、兴建产业设施、培植龙头企业、引导群众参与,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在产业多样性上下功夫。
“今年产值能突破2000万元。”在湖北栗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郦锋正协助工人将加工药材搬运上车,准备销往山东等地。看准新塘的富硒资源和地理优势,2019年,来自浙江杭州的郦锋在新塘投资建设中药材加工厂,种植、加工中药材。
企业来得了,更要留得下。新塘乡聚焦产业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党建品牌,让党员干部成为外来企业家的亲人,为辖区内企业和市场主体提供贴心服务,在用电、用水、用工、用地等方面主动协调,现场办公,确保企业问题解决在“家门口”,并以“村建企用”的形式修建工厂低价租赁给市场主体,让市场主体“大展拳脚”。
与此同时,鼓励种、养殖户大力发展烟叶、茶叶、药材等产业,培育专业种养殖大户89户,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涉农市场主体98家,新建标准厂房7个,培育入统企业2家,进规1家,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寒来暑往,一年四季瓜果飘香,高山富硒蔬菜如翡翠生在田间,太山庙鸡爪黄连在棚下努力生长,只等自己的身价再翻一番。全乡现有烟叶1.2万亩、茶叶1.1万亩、蔬菜4.1万亩、药材4.2万亩,群众的“钱袋子”正“张着口”等待丰收。
裂变——农旅融合新途径
6月,新塘乡下坝村长岭岗硒岗庄园内,早已提前预订民宿的游客正在登记入住。
“从6月尾到7月初,我们的55间房已全部预定完。”提起夏季的旅游火爆程度,硒岗庄园民宿老板吴美萍笑得合不拢嘴。
多年来,长岭岗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地务工,提起这里,人们第一印象就是“山高路又长,四季没水吃,全乡最荒凉”。2018年,搭载S233省道的“顺风车”,这片荒芜的地段逐渐显露在人们眼前。
平均海拔1600米,长岭岗常年气温不超过25度,夏有凉风冬有雪,伴随着康养旅游越来越火热,新塘乡党委政府瞄准长岭岗海拔优势,着力打造富硒康养示范带,坚持以“农旅融合、以旅促农”,让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
康养旅游,居住环境首先得好。长岭岗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用。将“美丽乡村”变为“美丽经济”,下坝村党支部立足特色优势,开展以“五改四栽三示范”(即改厨、改厕、改园、改院、改立面,栽树、栽花、栽药、栽菜,打造党建引领、富硒康养和共同缔造三条示范带)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缔造行动,通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光谷漫道正在建设,今年夏天我们的‘凉经济’将更有热度。”新塘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荆介绍,今年,新塘乡积极争取资金,投资800余万元打造“光谷漫道”,为游客提供更舒心服务。
以游步道和庭院建设提升项目为抓手,新塘乡加大对辖区内水、电、路、通讯、标识、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建设与整治力度,以环境整洁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推进乡村旅游提供便利硬件保障。
如今的长岭岗,恩鹤公路贯穿全境,长石线、新双线内畅外联。光谷漫道和户外运动场馆加紧建设,云上花间、硒岗庄园等7家民宿高位引领,24户康养小院自成风格。
这里四季云海缥缈,药花点缀,馨香四溢。每到夏季,日入住游客400余人,年累计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00余万元。荒凉的长岭岗变成了康养休闲运动公园,常年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康养休闲、运动纳凉的客人,群众吃上了“康养饭”“旅游饭”。
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让“药、菜、旅”深度融合,发展小水果200余亩,在农产品生产各阶段,创新融入“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参与到修枝、授粉、疏果、采摘等各环节,让游客收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获得感。
长岭岗为点,下坝村下坝组、双河社区等高海拔地区纷纷走上农旅融合新途径,当地农户在云山花间、都市花园酒店以及曼兴云景等高端民宿的指导下,对自家农家小院进行改造,让美丽庭院“变身”美丽经济。近50家农家小院化身特色民宿,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新塘展开。(廖亮 赵迷 廖静)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