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字引领动能转换 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密集落地
摘要:5月10日,天津滨海新区夏季20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1491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88个。
近期,不少地方掀起夏季施工热潮,一批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密集上新,相关支持举措不断完善,对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形成有力支撑的同时,也释放出加快转型升级,壮大发展新动能的积极信号。
新一批项目火热开工建设
5月10日,天津滨海新区夏季20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1491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88个。
开工项目中,广东鸿图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华北基地一期项目将提升当地汽车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能力;中海油能源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将打造海油装备核心拳头产品。“这类项目的开竣工将推动滨海新区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滨海新区副区长尹晓峰说。
眼下,多地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开工热、建设忙。仅5月以来,福建泉州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重庆一批上半年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包括新能源光伏产业园、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等;成都西部氢能产业园实现全部21栋建筑封顶,初步招引氢能、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入园,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
从近期地方公布的数据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勾勒出昂扬向上的活力曲线。
湖南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4%;江苏一季度新能源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分别增长31%、29.5%,明显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吉林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倍,风力发电机组同比增长111.6%……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向好,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拉动力不断增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樊蒙说,一方面,消费升级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空间,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等领域发展空间持续扩大,相关领域投资水平持续维持在高位;另一方面,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带动高技术制造业需求持续提升,激发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投资活力。
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多,带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在湖北,北斗产业相关企业已达730余家。目前,湖北省聚焦北斗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关键节点,加快建设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省北斗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放眼全国,各地正进一步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壮大新动能。
仅在一个月内,河北发文提出,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3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率先突破千亿级;苏州出台26条措施力撑实体经济再跃升,其中集中资源保障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做大做强,对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智能建造以及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拿出真金白银给予支持。
产业发展环境也将持续优化。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工信部会同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下一步将发展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补短、锻长、强基,紧抓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企业,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下一步重点是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民间资本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下足差异化特色化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布局的同时,地方也需要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和特色化。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此前,工信部表示将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巩固提升出口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的增长极。支持东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协同效应。
樊蒙说,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指导,定期修订出台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地方合理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各地应更加注重规划布局,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适度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
“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地方要结合产业基础,依托各自技术、人才、资源禀赋,推进专业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记者 郭倩 王自宸 实习生 杨琪媛)
责任编辑:刘丹阳
(原标题:“新”字引领动能转换 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密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