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需协调推进

2023-05-05 15:1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农业现代化能否带来农村居民收入的明显增加?在过去的20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曾经上升到最高点,接着开始慢慢缩小,但目前还在高位上运行。

王春光

不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城乡共同富裕,都离不开现代化这条道路。农业现代化究竟对农村现代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怎样发挥作用?农村现代化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才能达到城乡共同富裕?这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农业现代化能否带来农村居民收入的明显增加?在过去的20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曾经上升到最高点,接着开始慢慢缩小,但目前还在高位上运行。城乡收入差距1978年为12.57,2006年扩大到12013年曾缩小到12019年又缩小到1但依然高于1978年,更没有恢复到1984年的11.86.

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这三类最重要的可支配收入相比,财产净收入占的比重比较小。2015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其经营净收入,成为“第一位”的收入来源。此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9年,而且二者间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在上述四类收入中,经营净收入的增长速度是最慢的,它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没有产生促进作用,反而产生了减缓的效果。经营净收入基本上来自农业生产经营,也包括家庭个体工商经营收入。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过去几年的农业发展和现代化对农村居民的增收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没有发挥显著的效用。为什么农业现代化没有有效地传导到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上?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进行解释。

以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苏南地区为例,20世纪60、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得益于上海的工业和科技辐射以及原本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昔日的“鱼米之乡”成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庄中,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在企业工作或从事二三产业经营,务农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按村支书的话说,现在没有一个中青年愿意种地了。村里还是有不少农地,政府要求每个村确保农田用于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生产。村委会便采用集中流转农地的方式,建立了集体农场和农业合作社。

其中,A村集中流转村民的3600亩土地,同时,将另外1000亩土地流转给镇政府,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由A村负责管理。该村购置了几十部日本制造的先进农业机械设备,投资2500万元建设农机库房,兴办了一个设备先进的辗米厂。村集体还对农田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每亩投资5000元。按兼任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的村支书的说法,农业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但是,农业产出本身没有给合作社带来净收入。合作社目前仅有的收入来自政府每亩600元的农业补贴,一年共200万元。B村的农业合作社每年则亏本40万元以上。

那么,这些村庄农业现代化的投入来自哪里?A村在前几年兴建了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出租给工业和物流企业或公司,一年收入在1400万元以上。该村还购买了几十亩土地,计划再投资兴建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用于物业出租。同时,该村投资兴建了辗米厂,并与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打造本村农产品品牌,由此获得了一定的净收益。

这个苏南的案例同样显示,农业现代化不能带来可以留住青壮年的收入以及有前景的发展机会。这个案例还揭示出工业及服务业反哺农业的机理。苏南农业现代化之所以水平高,是因为有大量的政府投入和补贴,同时工业和第三产业对厂房等生产设施也有需求。

以上案例有其特殊性。苏南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但这种提高仅仅局限在粮食种植环节。即使采用了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依旧无法盈利,甚至长期亏损,而集体农场之所以能解决村庄的发展问题,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如A村既种水稻又搞稻米加工,打造农产品品牌;二是搞物业经营,争取建设用地,兴建厂房出租,用物业收入支持农业现代化。这与苏南地区农村的地理位置有关,特定的区位为农村提供了非农收入渠道。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并不一定能传导给农村现代化,但是,农村现代化反而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

当然,并不是所有农业现代化都不能传导给农村现代化,现实中存在成功的案例,但这样的案例比较少。其原因除了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普遍不高外,主要是缺乏将农业现代化传导到农村现代化的条件和能力,尤其是体制和政策方面的严重缺失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传导能力。因此,目前乡村发展仅靠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不能解决农村现代化问题的。那么,农村现代化是否可以单独存在?事实上,国家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上已下了很大功夫,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现代化水平。但是,由于许多农村地区不具备发展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条件,因此农村现代化只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还不足以创造有前景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依旧要外出谋生和发展。

总而言之,除了少数地方的农村已经出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协调推进外,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属于这样三种情况:要么农业现代化达到较高水平,但是没有转化和传导到农村现代化上;要么农村现代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但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很低;要么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都处于低水平状态,甚至出现农业衰落和农村衰败的问题。连苏南的一些农业部门干部和农村干部都觉得,他们那里的农业与农村的关系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虽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乡村常住人口依然在减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依旧存在。

(作者系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选自《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删减)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