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德国模式”遭遇挑战 寻求重启竞争力之路

2023-04-27 11:4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德国国家旅游局微信公众号4月21日称,自今年5月1日起,德国将恢复开放旅游签证,所有针对从中国赴德游客的入境限令将全面取消,且无需出示核酸阴性检测证明。

 日前,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一名观众与智能机器人握手。新华社

日前,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一名观众与智能机器人握手。新华社

本报记者 | 季晓莉

4月13日~15日,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声称中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2年年底,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中国,是二十国峰会结束后欧洲首个访华的国家领导人。这让德国成为近期欧洲国家中对华接触最频繁的国家。

“我们对经济脱钩不感兴趣。”启程前往中国之前,贝尔伯克即表示,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探索中欧合作机会。

4月24日,德国央行发布月度报告称,德国经济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好于一个月前的预期,并可能再次增长。该报告显示,尽管持续高企的通胀对私人消费造成压力,但工业复苏强于预期。德国工业生产受到能源价格再次走低、供应限制进一步缓解和需求增强的支持,工业、建筑业和出口额在今年一季度均有较强的增长。

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4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德国4月商业景气指数从3月的93.2点升至93.6点,为连续第六个月环比上升。数据显示,构成商业景气指数的4项指标中,制造业和建筑业指标环比上升,但服务业和贸易指标环比接近持平。“德国企业的忧虑正在减轻,但经济仍然缺乏活力。”

德国向中国释放更多善意

德国在不少方面正在向中国释放善意。德国国家旅游局微信公众号4月21日称,自今年5月1日起,德国将恢复开放旅游签证,所有针对从中国赴德游客的入境限令将全面取消,且无需出示核酸阴性检测证明。

据拉美社报道,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4月21日表示,中国将继续是德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今年2月,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告称,中国在2022年仍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增至2979亿欧元,同比增长20%。然而,德国对华贸易逆差超过840亿欧元: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为1911亿欧元,比2021年增长33.6%;出口额为1068亿欧元,比2021年增长3.1%。

近日,中德经济界春季招待会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办。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表示,中德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德国是最早在华开办合资企业、最早对华开展科技合作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是中国在欧盟第一大直接投资目的地,更是欧洲第一大对华投资来源国,双方企业具有强烈的合作愿望和需求。吴恳强调,中国与德国是伙伴不是对手,是机遇不是威胁。

德国经济部4月12日宣布,将重新审议中远集团旗下公司入股德国汉堡港码头的计划。汉堡港管理方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表示,德国任何每年吞吐量达327万吨的海港和内陆港都被视为关键基础设施,汉堡港“福地”码头的吞吐量2023年将超过这一数字,因此已于今年年初被德国信息技术安全局列为“关键基础设施”。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表示,由于“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因此不愿就该部复审中资入股可能的结果做出预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月13日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希望德方不要将正常商业合作泛政治化,中方敦促德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

德国需要与中国合作,尤其在它最近遇到了一系列挑战之后。

能源转型并非易事

当地时间4月15日晚,德国在能源短缺、电价高企的背景下,关闭境内最后3座核电站,正式告别核电,加速向可再生能源时代转型。2022年德国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接近50%,本届德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80%。但受限于原材料、生产成本和环保要求等问题,德国太阳能电池板90%以上从中国进口,海上风能德国需要与荷兰等国合作,陆地风能则需占用土地,关闭核能后,德国要实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

一个新方向是氢能。由于氢的低存储成本,氢能发电将成为主要的季节性补偿电源,尤其是在冬季的热电联供方面。德国联邦政府2020年推出《国家氢能战略》,计划投资90亿欧元促进氢的生产和使用;2022年,德国与加拿大、阿联酋、纳米比亚等多个国家签署了氢能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氢能多边合作。

被誉为“全球工业领域奥斯卡”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是展示全球工业设计、加工制造、技术应用趋势和推动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近日在经历3年新冠疫情后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在博览会上,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色氢能新技术、新产品成为关注焦点。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展示了以绿氢为燃料的概念客机,研发新的存储技术和降低制氢成本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研究所展示了其新开发的测试平台,将主要用于测试绿氢基础设施部件与材料的安全性,还可以分析氢气质量、纯度,为氢气使用提供安全保障。德国钢铁企业沙士基达公司在工博会现场获得了德国联邦政府和下萨克森州政府共计10亿欧元的注资,用于发展以氢为基础的钢铁生产工艺。

欧盟27国中,德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决心加速转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希望早日实现碳中和;法国、芬兰、荷兰、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主张面对现实,继续利用便宜高效的核能解决困境。

德国原本计划在2022年底彻底关闭所有核电站,但当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德国能源短缺,朔尔茨让本已进入关闭程序的核电站重启,延长寿命至2023年4月中旬。目前德国虽仍电价高企,但走出了电荒困境,目前地下储气库和电能产量足以支撑至下个取暖季。

但德国及其他部分欧盟国家即使找到了替代来源,也必须面对数倍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能源价差,发展成本高于其他经济体。近日,德国安联贸易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2023年德国工业的能源成本将比俄乌冲突之前高出40%。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德国“釜底抽薪”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卡尔·霍伊斯根在今年工博会期间表示,德国和欧洲必须在全球竞争中做出更多努力,才能跟上世界其他地区的步伐。他预计,德国公司将在德国境外大量投资,不仅是跨国公司,也包括许多中小企业。

德国工业联合会总裁西格弗里德·拉斯文则表示:“需要为希望大规模投资的企业减少官僚作用、大幅减税以及保障可靠和可负担的能源供应,以便它们能够增加投资。”

美国2022年制定的《通胀削减法案》等单边主义产业政策,对欧洲制造业又进行了一次“釜底抽薪”。美国向本国及其他北美国家制造的电动汽车、绿色制氢、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产品提供高额补贴和税收抵免,总额预计为3690亿美元。大众、宝马等车企的电池供应商表示,美国的补贴政策可覆盖电池制造商30%的运营成本。

近期,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表示将“永久性削减”欧洲产能,起初将260亿欧元投资额中的15%投向美国,随后追加至27%,后来又再次追加至43%。德国《商报》报道称,仅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其中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阿尔迪和费森尤斯;福特在欧洲开启大裁员,欲出售其在德国的一家工厂,并将部分研发资源转移至美国;大众集团旗下Scout越野品牌也计划在美国建厂;奥迪正计划在美国建设其首座工厂,也是一座电动汽车工厂,以便充分利用《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补贴。

分析人士认为,德国及欧盟整个工业都面临着“空心化”的挑战,内部产业链将面临分解和重构,最终形成美国制造比重上升的产业链“跨大西洋化”趋势。过去的“德国模式”,即由进口充足且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德国庞大的制造业、外贸出口以及拓展中国广阔市场三者所构成的俄德中三角经济发展模型正在遭受挑战。

汽车产业面临转型困境

由于存在能源短板,德国原本遥遥领先的汽车产业逐渐面临转型困境。

2月份,欧洲议会通过2035年禁售新的内燃机汽车决议后,以德国为首的一些与汽车产业紧密相关国的反对意见强烈。德国已与欧盟达成协议,欧盟将允许在2035年后销售使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的汽车,包括电子甲烷、电子甲醇、电子煤油等。保时捷等汽车制造商希望通过这类“二氧化碳排放中和型燃料”延续内燃机的存在,而那些投入巨资转向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则表示反对。

中国是德国车商最重要的汽车市场。近期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挑起价格战,宝马和大众等德国车商也开始降价。德国商业媒体《资本》近日刊文,认为大众汽车大概只能节约成本、推出新车型,牺牲利润率来挽救中国市场份额。

德国已经意识到必须布局电动汽车。近日,德国联邦数字和交通部批准了2460万欧元的补贴,将用于购买151辆全电动Volta Zero卡车,吸引更多企业使用电动汽车,6月之前该车型所有订单都可以享受补贴。到2030年,德国约1/3重型货物运输车辆将更换为电动车或使用基于电力燃料的车辆。此外,2021~2026年,德国政府将补贴约13亿欧元用于支持购买环境友好型商用车,并拿出63亿欧元用于建设或扩建加油和充电基础设施。车辆和基础设施采购的额外投资成本将获得80%的补贴,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将得到支持。

德国大量招募全球人才

与能源、产业遇到的问题相比,人才问题可能更为关键。

德国工商总会今年年初对德国2.2万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查显示,面临招聘困难的企业占比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53%的受调查企业表示“招不到人”。其中,67%的电气设备制造商职位存在缺口,67%的机械工程公司面临“用工荒”,65%的汽车制造公司招不满员工。德国信息技术、电信和新媒体协会提供的数据则显示,德国IT行业有13.7万个空缺岗位。

今年初,美国大型技术企业纷纷大幅裁员,德国抓住这一机遇开始大量招募全球IT人才。苹果公司3月2日宣布,将向其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欧洲芯片设计中心再注资10亿欧元,推动芯片领域的相关研究。苹果公司在德国有4500多名雇员,过去3年增加了超过1600名员工。朔尔茨2月底出访印度时,专门前往有印度“硅谷”之称的南部城市班加罗尔,希望大力推动印度IT行业人才移民德国,德国将简化相关签证申领程序。德国驻印度新德里大使馆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约2500~3000名技术工人拿到了德国签证。其中,IT专家占据多数,预计今年德国驻印度新德里大使馆发放的相关签证数量还将大幅增加。

德国工商总会副总裁阿奇姆·德克斯表示:“熟练工人短缺不仅是企业的负担,而且还会危及德国的能源转型、制造业数字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VDA会长穆勒也表示,德国迫切需要减少官僚作风、增加贸易协定、建立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简化加快规划和审批程序,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

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德国劳动人口预计到2035年将会减少300万。如何吸引更多有劳动技能的移民补充劳动力市场,或许是德国工业未来能否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