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一季度服务业有力支撑经济增长
摘要: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23年一季度数据,服务业恢复向好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8.1%,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5%,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付朝欢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23年一季度数据,服务业恢复向好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8.1%,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5%,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服务业的回升是趋势性的,不能仅仅将其看作报复性反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表示,今年全年乃至于更长时期,我国服务业都将延续增长态势,以现价计算的三次产业比重中,服务业占比将居于首位并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一个行业细分的观察:
接触型服务业快速反弹
过去3年,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的服务业。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稳增长政策效果加快显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需求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的服务需求快速释放,服务业增长明显回升。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收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已经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居民外出就餐、购物、旅游、住宿明显增多,带动相关服务业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解读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13.6%,上年四季度是下降5.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5.2个百分点。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物流和人流显著增多。居民出行和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增长加快。付凌晖表示,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上年四季度是下降3.9%。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主任李锁强给出一组数据说明交通运输业快速恢复:一季度,营业性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26.3%和61.8%,其中,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67.7%和72.0%,民航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68.9%和75.7%。
“服务业中细分的龙头是住宿和餐饮,同比增长13.6%,第二位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同比增长11.2%。”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这表明,数字经济正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
此外,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带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一个统计口径的辨析:
社零总额与服务性消费
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因素。从消费结构来看,服务性消费改善尤其明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与支出法GDP核算中的最终消费支出都是反映消费需求的重要指标,但两者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区别。吴萨解释说,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虚拟消费。社零总额仅统计货物零售和餐饮服务消费,不包括除餐饮服务外的其他服务消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告诉记者,最终消费支出中包含的服务性消费,既有居民个人直接付费获得的各类服务,比如住宿、旅游、文化娱乐,也有居民个人没有直接付费而享受到的服务,比如义务教育、医保负担的基本医疗服务等。
“我国现有的统计体系中,社会零售额是一个月度的高频数据,而对服务性消费的统计是低频的、年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消费统计体系,更好体现服务性消费在社会消费中的作用。
王蕴也表示,从完善消费相关指标统计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将交通、居住、教育、信息、文化、体育娱乐等相关消费纳入进来,这些也是目前北京、上海统计居民服务性消费的主体内容,有统计实践的基础。
如何筑牢服务性消费回升的基础?王蕴从消费性服务业供给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服务性消费的能力和条件三方面给出建议。
消费性服务业供给主体多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坚持“继续送一程”的政策方向,适当延长减免税费负担等政策,让供给主体能够恢复到疫情前状态,鼓励创新业态、延长服务时限等,保证相关服务供给的便利性与经济性。
在提升服务消费的能力方面,要落实好已出台的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巩固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态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在优化服务消费的条件方面,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既要加强市场秩序监管,保障服务供给质量,又要研究优化假日制度设计,满足升级叠加疫后休闲娱乐等补偿性消费的需求,让消费者有时间、有条件去消费。
一个微观视角的展望:旅游消费热潮蓄势待发
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38元,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28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0.8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1.7%,比上年同期回升0.3个百分点。
在服务性消费支出中,旅游消费是重要组成部分。4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居民未来三个月计划增加支出的项目中,旅游消费“跑赢”了购房、社交文化和娱乐等多个选项,环比提升近11个百分点。
近期,山东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不仅烧烤店增加、烧烤师变得重金难求,当地的住宿、交通、旅游也呈现向好势头。在“烧烤带火一座城”之前,更是有多地文旅局长拍短视频推介家乡,从幕后“卷”到了台前,助推旅游市场消费回暖。
今年一季度,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茅岩河四大景区共接待游客224.79万人次,同比增长418.34%;重庆磁器口古镇接待游客366.32万人次,同比增长69.43%……各大景区再现“人从众”景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一季度旅游业复苏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出游需求还将强劲释放。
作为二季度中重要假日,今年“五一”假期出游产品预订已提前进入高峰。携程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前1个半月预订“五一”假期旅游产品的订单量增长超过3倍。在“去哪儿”平台上,早在3月初,就有旅客提前预订了三亚、大理等热门旅游目的地的酒店,距离“五一”假期还有50天时,4月29日北京-大理的经济舱机票便已售罄。
旅游市场不仅国内游“火”,境外游也“热”。自2月6日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游试点恢复至今,已有60个国家成为出境游目的地,今年“五一”小长假出境游热度也在持续走高。
“‘五一’旅游市场的火爆是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表示,从供给端来看,各地不断创新旅游资源,提供特色产品或服务,创造更多消费需求;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疫情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减弱,前期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专家表示,旺盛的假日消费需求,良好的假日服务供给,今年的“五一”假期定将重拾“烟火气”,以强劲消费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强劲复苏。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