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中冶赛迪:深化改革集聚创新动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04-11 10:5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作为科技型企业,中冶赛迪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高度,持之以恒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一家由事业单位转制的工程技术公司,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多年来始终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自强,勇立潮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中冶赛迪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中冶赛迪总承包建设的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项目,获评重庆市智慧建造示范工程。

中冶赛迪总承包建设的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项目,获评重庆市智慧建造示范工程。

中冶赛迪是中国五矿集团所属中冶集团的重要骨干子企业,其前身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系国家钢铁工业设计研究骨干单位,2003年改制成立股份公司,2011年成立集团,2018年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按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和三年行动工作部署,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公司经营效益显著提升,2022年相比2018年,新签合同额和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利润总额增幅近90%、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超过70%,企业经营质量稳步提升,传统业务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202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企业发展焕发新活力,呈现新气象。

强化公司治理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003年,中冶赛迪完成公司制改制,确立了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并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持续深化改革进程中,中冶赛迪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以贯之”为根本遵循,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将党建引领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中冶赛迪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制定20余项公司治理制度,通过“三清单一流程”明晰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覆盖公司总部和出资企业两个层级,涉及16个业务领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根据公司运营实际,每年调整优化。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清单化、决策流程规范化,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公司治理效能进一步提高。

中冶赛迪用全球领先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建成的中天南通千万吨级绿色精品钢项目,承担高端咨询、总体规划、全厂EPCM服务和15个单元设计、10个单元总承包建设、核心装备供货等,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中冶赛迪用全球领先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建成的中天南通千万吨级绿色精品钢项目,承担高端咨询、总体规划、全厂EPCM服务和15个单元设计、10个单元总承包建设、核心装备供货等,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配齐建强董事会,有效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中冶赛迪制定了《外部董事管理办法》,从严格外部董事选聘标准、增强外部董事履职保障、加强外部董事考核评价三个方面着手,规范子公司外部董事行权履职,充分发挥外部董事作用;建立了熟悉法律法规、财务会计、战略管理等专业知识,并在公司治理领域具备丰富经验的外部董事人才库,充分考虑子公司业务、经营特点和外部董事专业、经验,科学选配外部董事。

全面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强内控,防风险。2021年,中冶赛迪开展了全面提升管理体系工作,完善了管理体系框架,丰富了21类子体系的管理内涵和任务,修订220余项、新编80余项、作废20余项管理制度,各子体系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执行体系、评价体系等制度得到健全完善。同步开展成果固化及完善优化、动态调整管理流程,优化调整、新增合同评审、科技产品登记等70余项管理流程,有效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防控经营风险。

服务国家战略  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冶赛迪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钢铁强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忠实服务于国家战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近年来,中冶赛迪基于传统钢铁主业优势和技术、人才积累,经过对市场的分析和把握,在聚焦主业的同时,围绕主业积极培育智能化大数据、绿色环保业务,并将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规划设计、项目管理、数字建造等方面的能力应用到城市建设,市场从国内拓展至全球,已从一家专业化的钢铁设计院发展成为以钢铁为主业,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工程技术公司。

梳理优化业务布局,逐步形成四大业务支撑格局。基于钢铁传统主业优势和数字中国、低碳环保等国家战略,2018年,中冶赛迪确立了“以高端咨询为引领,以钢铁工程技术、智能化信息化、城市建设、绿色环保为主的四大板块”的业务体系,并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通过机构优化调整、资源整合,旗下子公司均已按专业化发展定位相应纳入相关业务板块,归属清晰,各业务板块均由独立法人的核心子公司支撑发展,便于统筹调配资源内部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充分共享,形成合力。四大业务狠抓落实产品化发展战略,在稳增长的同时发展质量和贡献率均取得进步。

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阶梯式连续加料电弧炉在四川冶控集团应用,这是中冶赛迪开发的低碳关键技术之一,相较传统水平加料电弧炉可减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钢可减少52kgCO2排放)。

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阶梯式连续加料电弧炉在四川冶控集团应用,这是中冶赛迪开发的低碳关键技术之一,相较传统水平加料电弧炉可减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钢可减少52kgCO2排放)。

做深做透、聚焦钢铁主业。钢铁工程技术是中冶赛迪的核心主业,是中冶赛迪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业务板块,其市场份额、行业影响力、技术引领性和客户认可度在国内处于排头兵地位,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按照中冶集团对中冶赛迪做深做透、聚焦钢铁主业的要求,中冶赛迪集中资源,确立了钢铁主业以项目总承包为“体”,智能化信息化和核心装备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把绿色低碳作为科技创新战略抓手,进一步强化人才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在引领中国冶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上下功夫,塑造引领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价值新优势。

加快培育智能化信息化、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将智能化大数据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以智能化板块核心子公司赛迪信息为主体,构建起“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产品与方法、大数据平台与算法、数字化设计与交付”的“五位一体”大数据智能化生态体系,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5年来的发展“势如破竹”,囊括行业几乎所有智能制造首创项目,走在全球钢铁智能制造的前列。

强化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布局,整合环保资源设立环保事业本部,成立中国中冶低碳技术研究院(重庆),实施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攻关行动,已在低碳高炉、绿色电炉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突破,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

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和智慧农业业务,中冶赛迪是中国中冶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承建单位,依托乡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和数字乡村三大业务,在重庆市35个区县开展了200多个乡村振兴项目,打造了数十个省部级重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以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企业创新引领能力

作为科技型企业,中冶赛迪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高度,持之以恒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建设独立法人的技术中心、培养专职专业化研发创新团队、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室、投资建设重大装备的中试基地、设立国家级产业孵化园等一系列举措,完善构建技术创新生态链。目前,中冶赛迪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平台30个,国家级成果孵化基地1个,实验室15个,装备集成中试基地3个,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60余名专职研发队伍。近5年,累计科技投入逾20亿元,承担国家部委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60余项,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3.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5%,9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成立钢铁冶金中央研究院,围绕钢铁新材料、新工艺、新流程、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开展研究,突出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引领,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自主研发基于废钢预热、全废钢洁净冶炼的绿色电炉技术,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实现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全国产化氢基竖炉技术及装备,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及关键核心装备;“钢铁工业网络化协同生产智能管控技术”项目攻克了实时数据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及海量数据存储与计算的技术难题,相关成果应用于宝武钢铁、永锋钢铁等一批行业首创项目,推动了钢铁行业智能化变革。

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持续深化研发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促进科研成果在工程中的转化和应用;稳定一批共性及应用技术研究团队保障前沿共性技术进行研究;试点模拟法人模式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助力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建设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打造国内一流科创孵化园,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及中小微科创企业近50家;推动资本与技术结合,充分利用五矿科创基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自主创新,在钢铁全流程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支撑市场竞争力提升,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激发员工创新创造活力

深化改革,重在提升企业活力与效率。“双百行动”实施以来,中冶赛迪深化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要素特别是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潜力。

实施混改和骨干员工持股。推动子公司赛迪信息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工作。2020年,赛迪信息按照中冶集团批复,引进战略投资者,并通过骨干员工持股对赛迪信息增资扩股,完成混改后,中冶赛迪持股58%,外部资本合计持股15%,公司骨干员工持股27%。

实施混改时,将行业发展领先、企业价值观契合、可发挥协同价值、实力强、信誉好和管理风格相近等作为投资者准入标准。遴选外部投资者慎之又慎,逐一实地走访,履行反向尽职调查程序,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最终筛选出6家战略投资者。通过与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优势互补,赛迪信息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开发了行业首次系统性应用的水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全球首个覆盖钢铁全工序全流程单平台的精益智能工厂,树立了智能钢厂新标杆。

 中冶赛迪在永锋钢铁打造的行业首个全流程智慧钢厂。

中冶赛迪在永锋钢铁打造的行业首个全流程智慧钢厂。

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让员工与公司同向同行。持股人员范围、持股政策均经过民主决议流程产生,全体持股员工还选举了股权管理小组,负责对员工股权制度修订、股权分红等事项的管理,并组织大家就重大事项进行集体讨论与表决。通过全体干部员工的砥砺奋进,赛迪信息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被评为重庆市21家制造业领军企业之一(唯一软件企业)、重庆市首批两家“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之一,2022年成功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高质量全覆盖。建立完善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配套制度,发布实施《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契约化管理办法》《赛迪集团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赛迪集团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办法》。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目标管理与市场化薪酬双对标,建立契约化考核机制,刚性执行,强激励、硬约束。规范签署经理层成员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契约合同书,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企业户数和经理层成员人数的完成率均达到100%。

持续深化市场化用工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截至2022年,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占比近2/3;管理人员不胜任退出比例2022年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充分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

推动干部年轻化,大力任用一批优秀的80后年轻干部,建立后备管理骨干人才库,为企业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源;实施全方位人才开发,结合企业业务实际搭建了八大职业序列,并建立赛迪中青年专家、赛迪专家、赛迪首席专家的技术人才发展体系,打通了不同岗位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成立人才发展中心,搭建信息化学习培训平台,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完善人才培养发展体系,实施“领跑者培育计划”和“青年骨干培育计划”,建立职能部门年轻干部员工的项目一线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学习型、开放型、创新型企业文化,弘扬“以劳动尤其是智力劳动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经过学习积累、实践淬炼、文化引导,公司逐步培养起一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员工,奋战在科研、项目、市场一线,许多经过考验历练的85后、90后走上重要管理岗位或成为专业技术骨干,在各条战线独当一面,提升了公司的价值创造力和持续发展力。

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中冶赛迪业务结构更加优化、人才队伍更加专业、发展动力更加充足,正踔厉奋发地朝着“打造客户首选的国际技术服务集团,成为受人尊敬的学习型、开放型、创新型企业”的企业愿景阔步迈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围绕“一利五率”要求,持续深化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经营管理。2018年实施“双百行动”以来,公司经营效益显著提升,新签合同额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2022年较2018年翻了一番;利润总额2022年较2018年增幅近90%,全员劳动生产率2022年较2018年增幅超过70%,营业收入利润率持续增长,企业经营质量稳步提升。

钢铁主业自立自强,瞄准世界一流。实现了钢铁全流程在工艺技术、装备技术、模型控制技术、材料科学方面的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建有核心装备制造基地,拥有搭载了自主核心技术的系列装备产品(含智能装备产品),多项产品具有行业首台套意义,填补国产化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一批产品出口到欧洲、东南亚、印度、土耳其等地;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长流程钢厂的智能制造,打造的多个项目具有行业示范性和开创性意义;打造了独有的超低碳高炉、全国产气基竖炉、高效低碳低能耗超级电炉。

树立了智能化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自主研发的水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荣获2020年工信部组织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冠军,率先落地钢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打造了全球钢铁行业多个首创性业绩。牵头建设了国务院国资委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已服务国务院国资委19个业务厅局,国资监管信息平台市场占有率第一,应用于10余家省级地方国资委及30余家中央企业,促进形成上下联动的信息化监管格局,构建国资监管“一盘棋”。

绿色环保业务引领冶金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发展。在绿色加热及热处理、固废及危废绿色处置、绿色高效能源利用、大气污染超低排放、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环保处理、新能源等方面着力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服务钢铁行业全流程降碳减碳,陆续开发了兼顾减碳效果和经济性的高效还原低碳高炉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基竖炉、基于IGBT直流电源与废钢预热的超级电炉、实现更高产品性能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等核心技术装备,超级电炉已成功实现工程化应用,正在进一步推广,低碳高炉正在进行工程示范。

新时代新征程,中冶赛迪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把企业改革持续推向深入,朝着世界一流目标不懈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本版文字和图片均由中冶赛迪余敏、陶海银提供)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