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青岛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2023-03-21 17:14 中国发展网 安然

摘要:以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24条产业链为主阵地,实施建群强链、招大引强、育苗培苗、创新赋能、要素保障等专项行动。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马国喜、记者安然报道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推动两业融合发展,以重点产业领域为主阵地,加快业态模式创新,释放融合发展潜力,着力放大“青岛制造+青岛服务”耦合效应,为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拓宽产业发展空间破题解题。

强化制度赋能,抢抓政策“红利期”

搭建融合“主场景”。聚焦关键目标,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赋能,明确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主战场”,发布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三年攻坚方案和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发布1300个“制造业赋能”场景、200个“未来城市”场景,通过海尔卡奥斯平台链接企业88万家,带动制造业产值新增110多亿元。

构建融合“母链条”。支持重点产业领域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原材料、消费品、装备、汽车等制造行业服务环节补短板、拓空间、提品质、增效益,促进互联网、物流、研发设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衍生服务制造。以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24条产业链为主阵地,实施建群强链、招大引强、育苗培苗、创新赋能、要素保障等专项行动。

精准制订“微政策”。推动千余个制造场景和171个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聚焦5G电价优惠、打造新型汽车产业、强化人才支撑等8类重点场景,创新出台实施推动两业融合的42条系统政策,打通两业融合关键路径。定期发布《青岛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大力推广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推动发展柔性定制和精益生产。

注重生态牵引,释放融合“新活力”

构建融合“大平台”。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以关键环节智能化为主线,推动企业上云赋智,每年数字化改造1000家企业,2021年位列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百强榜第6位。深化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服务企业的创新应用,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8.5%左右。

打造试点培育“新局面”。开展市级试点遴选和培育,重点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平台型企业等各类融合主体,发挥优势,加强创新,加强资源要素、技术和市场有效整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内企业和平台协同发展,形成融合创新生态圈。

锚定创新“新路径”。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头部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区,搭建研发平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工业设计和软件信息服务高地,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品牌设计企业,发展新型工业APP、工业操作系统、工业防火墙等高端工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保税物流、城乡配送、网络货运、即时物流等业态。

支持企业创新,打造产业增值“新赛道”

链条延伸释放发展“新空间”。海尔集团中央空调工厂通过柔性化定制优化流程和丰富服务场景,发展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后期运维三位一体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由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易邦生物、海利尔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自主开展配药制剂加工及研发原药生产,由衍生药品生产向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环节延伸。

数字改造提升业务“新能效”。青特集团提升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水平,建设生产线设备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关键设备利用率提升10%、产品质量提升3%、产能提升5%,自主研发数字化工艺管理系统,实现测量数据全过程可追溯。中车股份以数据支持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优化异常处置流程,异常处置时间缩减10%,通过产品部件二维码实现一车一档数字化管理,准确率达到100%。

全生命周期管理赋能业务“新增量”。特锐德全力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新能源微网业务,将数据、算法应用于运营、智能充电调度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亿辆电动汽车储能网,通过AI计算实现能源削峰填谷,平台车辆注册用户超过130万。双星集团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开展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试验验证、设备租赁、增值培训等服务。

加强要素保障,撬动融合“新引擎”

瞄准高端产业注入“资金活水”。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市级新认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或自动化生产线,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单个平台服务商年度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对进入制造业服务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培育体系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

深化重点领域“资源开放”。推动通信管道共享开放,支持免收基站租赁、资源占用等费用。加快建设青岛市工业大数据平台,完善工业基础数据库,推动各类平台资源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共享,提高综合服务平台运营能力。鼓励大型工业园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并提供专业化服务。

推动关键要素“集成创新”。拓展电价优惠政策,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业务用电、用水、用气等与一般工业用电同价。创新用地保障模式,探索功能适度混合的产业用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对接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引导制造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先行先试。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