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为全球经济逆风复苏作出贡献
摘要:“健康产业是民生之本,创新将推动这一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最终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滨口洋表示,“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使患者获得创新药物的机会,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将使我们更有信心且更快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中国患者的价值。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巨大潜力的市场中,我们将继续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作出贡献。”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荆文娜
“我们赞赏中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也赞赏中国为优化跨国公司营商环境所作的巨大努力,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随着中国提振经济的举措不断出台,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我相信,2023年中国经济将更有活力,也将为全球经济逆风复苏作出贡献。”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跨国药企安斯泰来大中华区总经理滨口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寄语道。
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鼓励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不断出台和完善法规制度,让外资企业深切感受到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从医药领域来看,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12项改革任务;2017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出鼓励药品创新36条意见;2018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17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在鼓励药物创新、提高药品质量方面,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继续不断加强药品监管制度的顶层设计……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稳中有进,不断跑出“加速度”。
“国家政策为安斯泰来这样的跨国公司营造了有利的商业环境。”滨口洋表示,作为一家1994年进入中国的全球性制药企业,安斯泰来见证和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高质量创新解决方案的巨大医疗需求尚未得到满足。考虑到市场的强劲表现和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已经上升为安斯泰来全球战略市场的第一梯队。”记者了解到,2021年,安斯泰来在北京注册了两家新公司,并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北京,足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安斯泰来致力于将创新科学转化为患者的价值,在中国,我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成为肿瘤和专业领域的领军者。今年是安斯泰来‘集团经营计划2021’的中间年,我们正在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近期已完成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升级,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中,我们将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高效、敏捷地运营。”
当前,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康韦表示,医药创新是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最为密集、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是中国国内各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竞相竞争的产业战略的制高点。特别是近两年来,医药创新进一步凸显出其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加快推动医药创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康韦介绍,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在一系列开放和改革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后,医药行业已成为现今制度型开放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第一家外资制药企业,到中国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已超过40年。40余年来,跨国药企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健康事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尤其是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其后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创新药行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本土创新药企业快速崛起,跨国药企参与全球创新药同步研发,创新医药行业成为近些年持续高速发展的行业。
“健康产业是民生之本,创新将推动这一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最终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滨口洋表示,“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使患者获得创新药物的机会,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将使我们更有信心且更快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中国患者的价值。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巨大潜力的市场中,我们将继续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作出贡献。”
康韦表示,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向制度型开放纵深发展,从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型开放转向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国际接轨的制度型开放。这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市场融入国际创新体系,吸引国际创新要素聚集,建立优化创新生态。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需要登高望远、乘势而上,通过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及国际合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以医药创新强国的姿态,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立。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