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党建引领 激活潜力 赋能振兴 192个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摘要:2022年,全市192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811.44万元,村均达20.43万元。
中国发展网讯 “小红岩7.51万元、甘溪7.08万元、高拱桥7万元……”2月6日,恩施市石榴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分红大会上,芭蕉侗族乡18个村(居)收到“分红大礼包”。
近年来,恩施市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抱团发展型、改革驱动型、助农增收型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发展潜力,赋能乡村振兴。2022年,全市192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811.44万元,村均达20.43万元。
“抱团发展”激活致富“新密码”
2月14日,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一批手工酱菜、香肠腊肉、富硒茶叶等特产正在装车,运往州内外。
“石榴籽公司解决了销路难题,安排专家到田间传授技术,打通农资服务‘最后一公里’,带活了村集体经济。”南河村党支部书记曹大林介绍,2022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2万元。
这份收益,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曾经,各村各自发展集体经济,体量小,能力弱,效果差。
如何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2022年5月,由全乡18个村(居)共同整合“资源、资产、资金”,成立恩施市石榴籽集体经营公司。通过“乡党委统筹、各村入股、合作经营、收益入村”的方式,形成“一核多元”发展模式,形成“石榴籽党建示范产销链”。
“7个月时间,销售额达100万余元。”金苔香茶业负责人金岁宏说,与石榴籽公司签约后,从提升茶叶种植技术、改良绿色茶园、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一条龙”服务,盘活了产业链。
“与公司签约生产厂商32家,去年公司经营总收入1150万元,净利润121万元。”甘溪村党支部书记、石榴籽公司总经理陈家浩说,全乡18个村(居)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超40万元。
“各有特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邓敬婷说,通过调研发现,各种科学适宜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方兴未艾。
“以前路灯坏了都要找镇上要钱修,更别谈村集体拿钱修桥整路了。”崔家坝镇鸦鹊水村村主任张斌说,在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大家一致决定向闲置资产找“饭”吃。
随后,村里清理200多亩集体土地、60亩山林和闲置厂房,平整120余亩土地打造工业园,引进专一鞋厂、燃气公司等企业,每年稳定为村集体经济带来8万多元收入。
星空房、滑翔伞、丛林探险……城郊“网红”望城坡村创新“1+1+N”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即一个村集体经营公司+一个市场主体+N户群众入股,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村里有钱了,事情就好办了”
2022年,石榴籽公司在白岩、小红岩、白果树等11个村试点建设有机示范茶园,打通农资服务“最后一公里”,各村(居)“两委”班子,当起“农资销售员”,全力推进绿色茶园生态建设。
干劲从哪里来?“有政策扶持,给大家放手干吃下了‘定心丸’!”芭蕉侗族乡党委书记朱永恒表示,2022年,石榴籽公司根据“433”(40%村集体分红+30%干部奖励+30%销售提成)利润分配模式,兑现村干部绩效奖励363207.8元、销售提成201615元,110名村干部平均获得5000余元奖励资金。
政策来源于哪里?2022年,恩施市出台《村集体经济纯经营性收益奖励办法》,将村干部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挂钩,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涌流。
碾盘村是龙凤镇高山偏远村之一。2022年,村支“两委”将村里827亩茶园利用起来发展抹茶,通过“党支部+产业+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带队,村“两委”成员全员参与,进组入户指导茶农进行茶园管护、茶叶采收。全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1.17万元,村干部共计兑现奖励27929.35元。
“村里有钱了,事情就好办了。”芭蕉侗族乡甘溪村党支部书记陈家浩说,该村堰塘湾组有一条“断头路”,村民们出行不方便。2022年下半年,村里从村集体经济收入里拿出3万元购买砂石料进行“以奖代补”,村民们干劲十足,筹集10多万元完成了800多米公路硬化。
“村党支部组织力得到明显提升。”邓敬婷说,“收益奖励办法既调动了村级党组织积极性,又有效解决村级党组织‘没钱办事、没能力服务’的问题。”
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今年继续跟着干。”2月13日,崔家坝镇鸦鹊水村村民向兴艾在地里播种。她表示,去年种5亩马铃薯,收入2万元,头一次把洋芋卖成这么多钱。
“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必须发展产业。”该村党总支书记谢永波说,结合崔家坝镇守好“米袋子”、抓牢“油瓶子”、拎稳“菜篮子”的产业发展思路,村里决定发展马铃薯产业。
利用村集体经济培育2家合作社,将200亩土地进行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形成“村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垫资为村民提供种子、肥料,拿出5万元修建生产步道和奖励种植大户……鸦鹊水村成功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发展1000亩马铃薯,亩产4500斤,人均年增收3400元。
利益链接、联农带农……屯堡乡花枝山村坚持“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248户852人牢牢链接在产业链上,全村发展茶叶基地1500亩,亩均收益超8000元,核心基地亩产收入突破1万元。
抓好产业发展,建设美丽家园。一个个创新举措,让一个个村集体“腰包”越来越鼓,乡村振兴步伐走得越来越稳。
清澈河水从院前淌过,片片茶园错落有致、碧绿如染,好似一幅绘制在大地上的油画。芭蕉侗族乡21户80人组成的兰香小院生机勃勃,实现了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A类红石榴,B类青石榴,C类黄石榴。”高拱桥村党支部书记高培说,利用村集体经济进行小院绿化,开展文化活动,进行积分制管理,现在大家都争着要“红石榴”,文明新风像兰花幽香一样,弥漫在院落里。(廖亮 赵盛迷 李永 张祖芬)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