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见效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聂金秀、记者罗勉 报道 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推动“双区”建设,提升深圳港国际枢纽港地位,2020年以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深圳海关通过联合创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全力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截至目前,深圳已与佛山、中山、珠海等9个地市开通了26个组合港,2022年,深圳港通过组合港模式累计完成21万标箱的作业量,同比增长86.22%。
2020年,深圳和顺德两地交通运输局、海关部门和港口企业积极协调沟通,成功试点实施“蛇口-顺德组合港”,“两次报关”变为“一次报关”,全国首例实现“跨关区两港合一”。三年来,随着组合港的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已经成功构建以深圳港为枢纽港、内河港口为喂给港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通过枢纽港与喂给港两地码头企业一体化运营,充分利用组合港两地堆场、航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功能组合的港口合作关系。组合港项目实施以来成功吸引货主采用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水水中转集装箱进出口物流整体时长由5-7天压缩至2天,效率提升60%,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增强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
大湾区组合港得以实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相关各方以区块链网络技术为科技创新基础,建立核心港口物流数据标准和平台,精简货物通关流程,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实力,实现监管的技术和模式创新,综合改善了区域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助推湾区经济高速融合发展,同时为打造智慧港口、智慧监管、智慧贸易和智慧金融提供了解决方案,助力了产业转型升级。
招商港口负责人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模式真正实现了大湾区多港口如一港,企业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可节省约30%的报关成本。按蛇口港现有中转业务量,每年可节省船公司报关费超过2400万元。同时,码头企业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国际班轮与内河驳船之间的衔接,减少货物港口停留时间,将平均堆存期5至7天缩短至2天以内,大幅提高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
盐田国际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惠盐组合港”是盐田国际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一关两港”的通关模式,通过降低陆运集港比例,提升水水驳船中转的形式,满足大湾区内港口“一盘棋”全局效应,提升湾区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在“惠盐组合港”模式下,企业整体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同时该模式可形成航线集聚效应,促进班轮公司航线优化,减少多点挂靠操作,一艘班轮减少挂靠一个港口,每次可节省数万元费用。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