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内蒙古提前下达建补资金15亿元
出席专场发布会的领导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义博 记者梁喜俊 2月3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系列发布的第二场——“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专场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财政厅、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围绕在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实施耕地保护与建设行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财政发挥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张海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他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
2022年,在中央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当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我厅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快支出进度,加强监管强度,形成“共谋一碗粮、共抓一块田”的工作合力,在推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同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我厅制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划分各自职能,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建立健全评价奖励机制,确保达到“建好田,管好地”的目标。
据了解,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的通知》,其中,就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作为重要板块列出了16条政策清单,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
张海峰表示,2022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和自治区主要领导指示要求,我厅积极配合农牧厅,历时3个多月,经过3次评审、4轮修改、4次主席会议,形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设计》。制定我区高标准农田亩均建设标准为水浇地1800元、旱作1300元。
与此同时,我厅在人民银行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专用资金账户,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通过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单独调拨、单独清算、闭环管理,保障施工单位工程款不拖不欠、农民工工资及时到位。在专款专用的管理制度保障下,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支付进度均有大幅提高,让更多农民不断鼓起“钱袋子”,持续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2023年,中央下达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任务数395万亩,自治区已提前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5亿元,参照2022年财政补助标准,各级地方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及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足额保障,将有力推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产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