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市倾力打造农牧融合发展高地《特优产业》塞上唱响农牧歌
摘要:全市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广种植新技术,紧盯“好田产好粮”、致力“好法造好地”,生产“朔州好粮”,打造粮食品牌,涌现出了龙首山牌小杂粮、晋之坊牌小米、醇膳燕麦片、塞外火山土富硒有机小米、乾宝黄芪、农食美有机富硒小米等品牌,畅销全国各地。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苗锋 记者郭建军报道 日前,朔州市农业农村局传来消息,广袤的田野里,牛羊成群;一座座农家小院,粮食满仓。田畴织锦,沃野流金。朔州市倾力打造农牧融合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家家户户粮满仓的新图景正徐徐铺展开来。
发展有机旱作生产“朔州好粮”。“我们生产的小米每千克含硒量达9.6毫克,是优质富硒小米,去年我们种植了谷子2000亩,亩产达300多公斤,总产量达60万公斤,销售额2000多万元。”1月2日,在山阴县合盛堡乡东双山村的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董事长王伟手拿礼盒装富硒有机小米向记者介绍。
合盛堡乡拥有万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该基地土壤含硒量高出国家标准24倍,所产小米品质优良,价格是普通小米的5倍多。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经注册了“塞外火山土”和“黄花梁泰和”两个商标,产品还获得“中国好小米”称号,带动大量农户增产增收。
近年来,朔州市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之路,着力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技术体系,已创建千亩以上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区8个,市级示范基地18个,有机旱作技术推广面积380万亩。重点打造了山阴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平鲁荞麦、怀仁绿豆、应县蔬菜、右玉燕麦4个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平鲁区“红山荞麦”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山阴县获得了“中国富硒小米之乡”称号,怀仁市被命名为“全国绿豆之乡”,朔州市被命名为“全国杂粮强市”。
“这几年,我们专家团队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膜侧播种农业新技术,指导农民抢墒、适墒、造墒膜侧播种,打造农业产业新亮点。”朔州市朔城区农技中心主任李淑兰对记者说。朔城区是全国产粮大区,总耕地面积10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全区耕地大部分是旱地,靠天吃饭,该区经过与山西省农科院对接,大力推广玉米及杂粮膜侧播种技术,去年,全区膜侧播种面积已突破50万亩,涉及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等农作物,单此项技术,亩均增产200斤,实现粮食增产1亿斤、增收1.2亿元。
全市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广种植新技术,紧盯“好田产好粮”、致力“好法造好地”,生产“朔州好粮”,打造粮食品牌,涌现出了龙首山牌小杂粮、晋之坊牌小米、醇膳燕麦片、塞外火山土富硒有机小米、乾宝黄芪、农食美有机富硒小米等品牌,畅销全国各地。
建设“六大基地”凸显产业效应。在怀仁市金沙滩羔羊肉业股份有限公司,两条自动化羊屠宰生产线和3条分割线正在忙碌着。董事长袁建军告诉记者:“虽受疫情影响,我们公司2022年仍完成产值41868万元。”该公司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坚持走现代化畜牧业产业之路,形成了种、养、加、销一体化完整的产业链条,全面实现羊产业链循环发展。
围绕农牧融合发展高地建设,朔州市着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优质肉羊、优质玉米、优质牧草等“六大基地”建设,培育双百亿双五十亿“四条全产业链”,特色现代农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作为山西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全市突出发展牛、羊、草三大产业,奶牛存栏、鲜奶产量、年出栏肉羊、饲草种植面积、人均畜有量、人均草牧业收入六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成为北方优质奶源基地、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全省“北肉”平台主产区,是全国唯一整市推进草牧业试验示范市。
朔州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装好的几大车饲草正准备外销,公司员工高林说:“这些青贮牧草准备运往内蒙古优然牧业,我们与优然牧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骏宝宸公司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通过扶持和孵化农业组织,示范带动牧草种植10余万亩,惠及2万多农户,去年加工裹包青贮苜蓿5万吨、全株青贮玉米18万吨、高湿玉米2万吨、燕麦草5千吨,产品销往内蒙古、四川、云南等7省(区)30个地市,与国内多家大型养殖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业务关系。
现在,全市规模较大的草业加工企业有10个,牧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60个,形成了集种植、收获、加工、贮运、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2022年,全市牧草面积达到95万亩,收入10亿元。
牧草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繁荣。全市肉羊饲养量达600多万只,现有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场403个,存栏基础母羊100只以上的家庭羊场1344个。拥有肉羊屠宰企业21家和“大材地”“塞外鲜”“祥和岭上”“大西口”等羔羊肉品牌。涌现出古城臻源牧业、怀仁仁德牧业等多家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园区。拥有古城乳业、应县雅士利2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种、养、加一体的乳业产业链。朔州成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核心市。
锚定“特”“优”战略打造精品特色。“古城牛奶,稀稠适度,各个品种,口味俱佳,营养健康。金沙滩羔羊肉,品种多,分割细,肉质鲜美。乾宝黄芪,是正宗的正北芪,获得了山西特优农产品品牌。看看,这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都是我们朔州的特色农畜品牌产品,体现了我们朔州农产品绿色生态的特点,也代表了我们朔州农牧业发展的高度。”1月3日,在朔州市新产品展销馆,负责销售工作的孙丽峰热情地向客户介绍着。
在2021年10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来自朔州的晋之坊小米、朔美羊牌羊肉、塞外火山土富硒有机小米、乾宝黄芪等9个品牌入选首批100个山西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录。
朔州市锚定农业发展“特”“优”战略,市县两级围绕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北肉”平台主产区、有机旱作农业主产区建设,以打造品牌农业为重点,坚持集群式、全产业链发展方向,围绕十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壮大“双百亿双五十亿”全产业链,壮大企业,做大品牌,积极搭建与特色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业经营体系,开展农产品认证、培育、推介等行动,全市有200多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
绿色、健康是朔州农牧产品俏销的根本。“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追溯系统,各个流程严格把关,超市溯源化销售,质量一流。”在朔州市平鲁区向阳堡乡中牌村的山西帅林绿色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郝帅林告诉记者。
目前,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3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68家,超亿元企业20家。朔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成富表示,朔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切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倾力打造农牧融合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