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以机制创新,赋能“十强”产业发展
摘要:发改、工信、统计、财政等相关责任部门及时对企业培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落实政策,解决问题,补齐中小企业“上规模”短板弱项,为“四新”“十强”企业扩规增量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丽娟、张清华、记者高杨报道 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聚力机制创新,发展壮大“十强”产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行专班包保机制,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全县重点抓好生物医药、绿色电镀、装配式建筑、食品加工、特种纸、现代物流等六大产业园区建设。实行县领导包保和专班跟进的重点产业园区专班推进机制,同步建立三级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由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县直部门根据业务范围和行业特点联系服务对象,相关乡镇(街道)全面负责辖区范围内企业帮包服务。工作专班按照包保任务分工,不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强化政策激励机制,突出重点项目引领。聚焦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6个、新策划项目107个,对入库重点项目从政策、资金、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东平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重点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对因多种因素暂停或难以继续实施的项目,及时从项目库中调出,不再享有相关政策。以此督促项目单位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实行跟进培育机制,不断壮大规上企业盘子。在持续加强对现有规上企业的关注,多措并举促营收的同时,通过深入调研和多渠道摸排,充分挖掘中小企业潜力,按不同产业类别,分门别类建立新增规上企业培育名单,根据部门和各产业链的职责分工,下达培育规上企业任务数,年底进行综合考核。发改、工信、统计、财政等相关责任部门及时对企业培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落实政策,解决问题,补齐中小企业“上规模”短板弱项,为“四新”“十强”企业扩规增量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建立退库预警机制,强化纾难解困重点帮扶。针对部分企业因疫情和国际大环境影响,生产经营受到严峻的挑战,生产经营业绩严重下滑,甚至存在退库风险,县政府及时建立规上企业预警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每月对在库规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精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风险性、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尤其对营收下降幅度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针对减产因素,督促相关部门采取补救措施,会同企业共同关注产品订单、价格、库存及产能变动情况,分析问题原因,“一企一策”开展定制化帮扶。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