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林草总产值将突破3600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刘颖报道
11月30日,记者从云南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活立木蓄积量居全国第一位,林地面积和森林面积双居全国第二位的云南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科技支撑,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林草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绿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今年林草产业总产值将突破3600亿元,较上年增长20%以上。
云南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重要抓手,完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统筹保护与发展。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优化林草空间布局,在有效保护资源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预留空间,率先在全国建立林草资源监测、核查、执法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全省林草违法案件查处整改到位率超过99.4%,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扎实推进林草资源培育,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分区域建设19个特色乡土树种苗木保障基地,依托市场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储备苗木11亿株以上。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完成种草改良任务83.45万亩。
通过强化保护和培育,云南林草资源总量、质量稳步提升,林草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白皮书,云南省活立木蓄积量24.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位;林地面积3.75亿亩,森林面积3.18亿亩,均居全国第2位;森林蓄积量21.4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草原面积1984.35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9.1%。
云南省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初步形成了以核桃和澳洲坚果为主的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木竹加工、林浆纸、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观赏苗木、草产业等协同推进的林草产业体系,全省林草企业达6741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96户。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出现了一批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典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对接,去年以来绿色信贷投放年均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以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重点抓油茶产业发展,全州累计投入扶持资金3.5亿元,产业发展迅速;普洱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现代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现代林产业发展工作;大理州永平县的“双绑机制”,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群众增收千万元;临沧市凤庆县探索的“2321”核桃产业发展模式在全省推广。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