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甘肃武都隆兴:增进民生福祉 守好人民的心

2022-11-28 16:29 中国发展网 黄骊珠 李剑超 记者王斌

摘要:为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隆兴镇创新设立了“一元爱心餐厅”。临近中午,记者在爱心餐厅的厨房里看到,厨师们正在忙着准备午饭。揉面、擀面、拉面......伴随着一个个步骤进行,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就端到了老人们面前。面条鲜香可口,老人们也是赞不绝口,吃的津津有味。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黄骊珠李剑超记者王斌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隆兴镇创新设立了“一元爱心餐厅”。临近中午,记者在爱心餐厅的厨房里看到,厨师们正在忙着准备午饭。揉面、擀面、拉面......伴随着一个个步骤进行,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就端到了老人们面前。面条鲜香可口,老人们也是赞不绝口,吃的津津有味。

“党的政策好啊,对我们老年人特别关心,成立了这个爱心餐厅,一块钱就可以过来吃碗面,吃的舒坦,吃的舒服。”在隆兴镇一元爱心餐厅,正在吃饭的叶坝村村民王根根开心的说。

据了解,“一元爱心餐厅”采取的是餐厅经营者出一元、个人掏一元、政府补一点的运营模式,重点解决全镇范围内高龄、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目前,餐厅已经全面投入运营。下一步,武都区隆兴镇将以“三留守”关爱服务行动为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一元爱心餐厅”,聚焦“一老一少一困”重点群体,深入开展“六个一”关爱服务行动,从“小切口”破题,把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变成暖心事、放心事,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关爱服务行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杨家沟中药材厂,晾晒场里堆满了新鲜的羌活、党参等中药材,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药香。工人们正在忙着对各类中药材进行晾晒、分拣。正在干活的四方村村村民何菊英告诉记者:“自己年龄大了也出不了远门,就来到厂内打工,每天工资在80元以上,也能按时领到手里,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据了解,杨家沟中药材加工厂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农户走科技化、专业化、合作化生产的路子。同时,按照“上片药养殖”发展思路,将“种植户”与“合作社”紧密结合在产业链上,扩大产品效益,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每年的羌活和党参加起来我们能收个四五十吨,今年羌活一公斤卖三十四五左右,党参一公斤卖七八十,按目前的预算今年大概可以挣个八、九万元左右。”杨家沟中药材加工厂相关负责人孙成学说。

今年以来,武都区隆兴镇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武都区委“3+6”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做优产业品牌,努力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全镇发展党参、羌活、木香12000余亩,培育羌活种苗近300万株。

在欣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兔舍里,一排排干净、通风的兔笼中,一只只肥壮有力、憨态可掬的兔子惹人怜爱。

据合作社负责人孙许青介绍,合作社现有种兔500只,年出栏大概3万只,年收入160万左右。合作社采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肉兔养殖增加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通过粪肥还田种植车厘子、山野菜等,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带动农业发展,促进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推生态产业振兴。”集昌坝村村委副主任、欣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许青说。

撂荒地整治种植冬播小麦2680余亩,硬化产业路、通村路14公里......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不仅增进了民生福祉,更守好了人民的心,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将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隆兴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隆兴镇地域实际和乡村振兴发展变化,聚焦疫情防控、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展壮大以中药材、高原夏菜和肉兔、冷水鱼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优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多措并举开展‘六个一’关爱服务行动,办好‘一元爱心餐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各项活动,坚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隆兴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武都隆兴镇党委书记张燕说。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