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进博会更加“从容”
摘要:五岁的进博会,有了更多“数字化”,有了更多“别着急”,有了更多“慢慢聊”。从容真好。
崔立勇
当西装笔挺的雅马哈高管在公司展台上即兴敲起架子鼓的时候,筹备已久的第五届进博会真真切切来到面前。
如果问,第五届进博会与此前四届相比有什么最大的不同?作为从2018年开始连续5年现场采访进博会、每年都要走遍所有展台的记者,我最直观的感觉是:2022年的进博会已然更加“从容”。这份从容就像响起的鼓点,欢快而有力。
今年进博会,跨国企业敢于在展位上“留白”。多家外企展台设计精心,甚至美轮美奂,但是却敢于给参观者留出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想象空间。几年前,寸土寸金的展台挤入更多展品,企业彰显自身实力的心情溢于言表。如今,不少外企拿出优中选优的代表作,数量减少,重点却更突出了。与进博会相伴5年的外企,了解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有了老朋友般每年一聚、细水长流的耐心,似乎也掌握了中国哲学中的“慢慢来”。
相比几年前媒体常常追逐“最大”和“最重”展品,今年进博会上比的是“最健康”和“最长远”。贴近消费者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是参展国别和企业最多的展区之一。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继续火热,圆桌讨论的声音在各大药企展台此起彼伏。吃得更健康、活得更健康,进博会映照出中国社会需求的悄然变化。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成了今年进博会的高频词汇。AMD在展台上直接亮出一行大字——“AMD助力实现‘双碳’目标”。3万平方米的汽车展区中,90%的展车都是新能源车。3M出展“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罗曼说:“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能由一个政府或企业独自解决的。我们需要合作。”众多外企立足中国的现在,也看重和中国一起迎接未来。
外企的从容也源于自身越来越足的底气。中国已经成为众多跨国企业的最重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来自中国的声音对企业总部有了越来越重的份量。记者采访的多家外企中国区负责人,也是企业全球副总裁级别,说明中国区也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决策权。欧莱雅的负责人说,中国市场“很年轻”。一家电力领域的外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项目的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都远远高于国际,企业多项新技术提升都在中国得以实现。站在进博会舞台上的外企,其实很多已是中国市场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外企的从容透着一种踏实。如今,外商在中国的市场准入通道更畅通、标准更透明、秩序更公平、知识产权保护更完善。来中国不一定能获得多么高的收益,但是中国可以为全球企业提供一片回报稳定的沃土。
“别着急。来不及到展台,就在手机上看我们的成果发布视频直播。”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微信中对记者说。企业自己有直播。今年进博会的“数字进博”更实现了300多家技术装备领域展商的在线展示。今年,在宜家,在霍尼韦尔,在优衣库,在许许多多企业的展台,企业经营者更加愿意和记者慢慢聊起中国市场的变化。
五岁的进博会,有了更多“数字化”,有了更多“别着急”,有了更多“慢慢聊”。从容真好。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