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区借力东西协作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摘要:今年文县将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计划再打造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特色产业示范片带基地、40个多元富民产业示范点、40个农村特色产业示范村,带动实现跨越发展,向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铿锵前行。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朱雷、记者安然报道 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甘肃文县依托县域农业优势资源和东西协作大好机遇,学习借鉴东部经验,科学布局现代园区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农业,积极办园区、建基地、强龙头、补链条,全力打造构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园区农旅深度融合
即墨区龙泉街道积极探索实行“党建引领、市场运营、多元共治、原乡复兴”的乡村振兴路径,构建“1+N”的区域化党建组织架构体系,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要素,片区内合作社、农旅产业、文旅产业、社会服务组织组建多个党组织,推进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四项工作机制,全力构建全域统筹、全面提升的发展格局。通过东西协作,该经验做法被文县尚德镇借鉴运用。最初文县尚德镇尹家坝村的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属于传统粗放型种植,极大地限制了土地的产出率和附加值。今年以来,该村加强党建引领,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切入点,推动产业示范园农旅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业产业由“粗放”向“集中”、“传统”向“现代”、“单一”向“多元”、“普遍”向“专业”等多维度转变,通过强堡垒、用好人方式,鼓励和引导村民坚定地跟着党组织走、跟着市场走,深化“三链”建设,推动“三产”融合,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党支部领导下的集体+个体混合经济”“支部引领+村集体持股+群众入股”发展模式,有效加快了乡村产业振兴步伐。
该村按照“支部引领+村集体持股+群众入股”的混合模式,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抓手,盘活村集体自然资源和中央三部委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份,全村148户群众资金入股190.8万元,土地入股65亩,建成了真人CS、彩虹滑道、伊人湖、幸福大道、果蔬采摘等体验区并投入营用。
立足资源优势,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尚德镇是文县的农业大镇之一,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条件,是文县居民的主要“菜篮子”,是远近闻名的“橘乡”“果蔬之乡”,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镇为打破传统产业发展壁垒,学习借鉴即墨大沽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经验做法,按照集聚化、规模化、设施化、园区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链条化和成龙配套的原则,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助农增收致富。
发展靠产业,企业是龙头。通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延链补链强链,领众抱团发展,建成集“空间拓展、技术研发、模式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陇南文县·青岛市即墨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了共建共享同发展目的。
田树民,是尹家坝村村民,也是一名党员,一直在文县辰德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不出门也能挣到钱,感谢党的好政策啊。从去年建大棚开始,我和我们村的30多个村民在这干活,到第一批羊肚菌采摘结束,累计用工有400 多人次,支付村民工资4.12余万元。”田树民说,“今年的羊肚菌出菇率相当好,亩产鲜菌760多斤,差不多能风干80 斤。菌子的品质好不愁销,鲜菌98元/斤、干菌798 元/斤,基本通过现场采摘、网上预售,就卖完了。”
强化示范带动,推动乡村振兴走深更走实
实现乡村全县振兴,做好示范引领是关键。自文县即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开建以来,文县和即墨区靶向一致,合力攻坚,科学整合资源,领众抱团发展,建成集“空间拓展、技术研发、模式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目前已建成玻璃智能温室1座、连栋可控大棚2座、双坡面日光温室10座、塑料日光大棚200座,集中发展订单辣椒、西瓜、西红柿等蔬菜育苗,规模种植羊肚菌、草莓、西瓜等瓜果蔬菜,辐射带动丹堡等乡镇发展绿色生态种植9600亩,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200余个,促民增收600余万元。
今年文县将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计划再打造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特色产业示范片带基地、40个多元富民产业示范点、40个农村特色产业示范村,带动实现跨越发展,向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铿锵前行。
如今,文县即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展现“青陇同心东西协作”的新名片。这里,产业欣欣向荣,更加富有生机;村庄环境变美,更加舒适宜居;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强,更加活动频频;村民和谐,更加团结紧密……一幅幅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被绘就打开,同步书写着新时代东西协作的文县·即墨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