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藏毯这个“仲木仔”更具“时代范”“科技范”
摘要:薛婷介绍,藏毯这个产业的就业门槛比较低,机织藏毯自动化程度高,手工藏毯编织技艺上手快,一名工人经过短期培训就能上岗工作,每月收入在三四千元左右。“产业规模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当地老百姓能切实享受到特色产业带来的红利。”薛婷说,最近一年,公司新招聘了汉族、藏族、土族等各民族员工90余名。今年,还将建成青海藏毯培训实践基地,让更多人了解藏毯的文化和技艺。
“仲木仔”是藏语中对藏毯的亲切称呼,它是藏族独特的艺术品,它诞生于雪域高原。藏毯与波斯毯、东方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洗后似锦缎,剪后如浮雕”,传统的藏毯保留了复杂的传统编织方法,成批的羊毛筛选、清洗,再手工搓成毛线,卷成团,再用“手捧缠”、“挽头儿割绒”等方式编织成不同风格的藏毯。如何让藏毯这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让它更具“科技范”?按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圣源地毯”)薛婷的说法就是:“我们着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让‘老树’发‘新芽’。”
如今的藏毯,从原有的批量生产到个性化定制,从单一的产品市场到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从人工设计到设计师数据库的建立;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中标人民大会堂等优质项目,承接上百个高端酒店整铺工程项目,产品远销欧洲、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李雅林表示:“如今青海藏毯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青海走向世界,实现了藏毯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形成了产业配套、链条完整、品种齐全的产业发展格局。”
传承
在青藏高原,编织藏毯已有千年历史,通过代代相传、改进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技艺,也焕发了新的风采。2006年,“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毯选用的原料是西宁大白毛,是藏系绵羊独有的毛,毛色光泽好,弹性好,拉力大,耐酸、耐碱性较强,印染颜色都是植物印染,安全且不掉色。藏毯还有耐磨、防虫蛀、防潮等一些列特点。”薛婷介绍,“自古藏毯出湟中,湟中藏毯数加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就出生在湟中区加牙村。七八岁的他就跟着父亲学习选羊毛、洗羊毛、捻线等藏毯编织技艺。如今已入行四十多年的杨永良说:“民族传统的文化不能丢弃。现在我也在圣源地毯集团工厂里带徒弟,把藏毯编制的技艺传授给他们,希望加牙藏毯编制技艺永久地传承下去。”
“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这是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杨永良的勉励。
技艺的传承需要匠心的守护,传承千年的藏毯除了这些传统的匠人,如今在圣源地毯公司通过企业与合作社、编织团队的结对帮扶下,手工藏毯技艺得到了传承,整体织造水平得到了提升,这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借助产业的劲风绽放出了炫目的光彩。
跟随杨永良学习手工藏毯编织技艺一年多的安志庆,如今已经能够熟练操作,左手持线,右手握刀,线头在经线之间环绕成一个“8”字扣后随即割断,在手指的翻腾缠绕下,由点成线,由线成面,一块100道的虎皮毯,虽只编织出了一小部分,其黑橙相间的条纹就已颇具动感。
“藏毯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为了做好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让传统技艺展现出活色生香的韵味,我们在农牧区搭建了许多手工藏毯技艺培训基地,吸引当地群众学习。”薛婷说。
创新
从手工编织到手工加机织,从大规模编织到个性化定制,从定制模式到智能制造,成立于2007年的圣源地毯公司,15年间,紧跟时代发展,历经三次转型。在如今圣源地毯的生产车间里,你听到的是轻快而富有节奏的织机运转声,看到的是经线、纬线、纱线的精巧交织,栩栩如生的人像、色彩绚丽的花朵、构思精妙的几何图形,雪山、草原、森林、湖泊、牦牛、羊群等高原大地上的生态符号带着三江之源的震撼扑面而来。
“牢记嘱托,我们利用青海本地资源优势,在产品的功能、设计、工艺和标准等方面不断创新,在打造个性化定制的销售模式上投入更多技术研发力量。”薛婷告诉记者。
近一年来,圣源地毯公司设计研发部主管车国龙带领团队聚焦个性化定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设计中赋予地毯深厚的文化内涵。依托企业搭建的资源平台,与国内知名设计师实现常态化线上互动交流与合作,优化设计理念,创新设计风格,扩展目标客户服务群体,个性化定制之路越走越宽。
传统手工编织加牙藏毯有十几道工序,一个工人一个月编不了一小块。圣源地毯引进手工枪刺技术,既保留了传统手工特色,又提高了效率。薛婷介绍,名为《长城》的挂毯就应用了手工枪刺技法,它融合了高低针、圈绒、割绒、剪花、片剪等多种工艺,是企业在大型挂毯领域的一个突破。这幅挂毯长5.8米、宽2.4米,红日喷薄而出,飞鸟展翅翱翔,长城蜿蜒于山水之间,视觉浮雕效果显著,毯面纹理精细,触觉良好,让人惊叹。
一年来,圣源地毯公司300余名员工一直奋战在生产线上。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企业年产值仍实现近亿元,截至目前,企业销售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
薛婷表示:“一年的时间,我们公司在北京成立了新的创业团队,主要负责的就是个性化定制服务。我们的团队现在处于转型的初创期间,深夜里的视频会议和头脑风暴都是常事。团队成立4个月的时间,我们签约了百余位家装设计师,和10余家知名家居品牌达成了战略合作,也为数十位家装客户提供了个性化地毯的定制服务。我们将传统的藏毯图案进行了现代化风格的创新,让藏毯走下高原,走入更多消费者的家中。”
针对当前高档商用机织地毯加工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圣源地毯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以阻燃地毯和广谱抗菌地毯生产及工艺为产品研发重点,推进一系列原始和集成创新,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端机织地毯的需求;为更好的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公司与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共同开发图形技术,完成人工智能地毯研究,在藏毯产业技术创新、藏毯图形AI技术进程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启发与助推作用。公司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学合作,深化产、学、研、用体系融合联动,通过集聚的人才和科研力量的优势,进行科技成果落地式研究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辐射能力,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科技研发与产业化机构紧密衔接的发展新格局。
开拓
薛婷介绍,藏毯这个产业的就业门槛比较低,机织藏毯自动化程度高,手工藏毯编织技艺上手快,一名工人经过短期培训就能上岗工作,每月收入在三四千元左右。“产业规模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当地老百姓能切实享受到特色产业带来的红利。”薛婷说,最近一年,公司新招聘了汉族、藏族、土族等各民族员工90余名。今年,还将建成青海藏毯培训实践基地,让更多人了解藏毯的文化和技艺。
2021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的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时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
把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同群众就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统筹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依托青海资源优势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围绕“中国藏毯之都”建设,以圣源地毯为代表的企业正在打造世界羊毛地毯制造中心,建成以藏毯生产为龙头的特色毛纺织产业集群。
圣源地毯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3项,科技成果1项。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技术中心、工人先锋号、中国驰名商标等40余项荣誉。今年9月,圣源地毯获得了“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
(文/张守营)
责任编辑:刘丹阳